冯颖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抗肝纤维化中药治疗对肝硬化并发肠系膜上静脉栓塞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抗肝纤维化中药治疗,分析对肝硬化并发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MVT)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231例肝硬化合并SMVT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中药组(114例)和对照组(117例)。所有患者在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充分评估抗血栓指征,有必要者均应用标准抗血栓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抗肝纤维化中药≥6个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观察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死亡)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检验;根据Child评分分层分析抗肝纤维化中药对不同级别肝功能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抗肝纤维化中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39,95%CI:1.001~1.078,P=0.041]、CRP(HR=1.025,95%CI:1.009~1.041,P=0.003)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服抗肝纤维化中药是保护性因素(HR=0.148,95%CI:0.051~0.429,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中药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95.6%vs 81.2%,χ^(2)=17.032,P<0.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Child-Pugh A级患者的生存率中药组高于对照组(100%vs 66.7%,χ^(2)=4.003,P=0.045);Child-Pugh B级患者的生存率中药组亦高于对照组(96.7%vs 85.1%,χ^(2)=10.788,P=0.002)。3种抗肝纤维化中药对患者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CRP是影响肝硬化并发SMV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肝纤维化中药治疗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在Child-Pugh A级及B级患者中疗效更明显。
- 冯颖时克张晓华杨莉王宪波
- 关键词:肝硬化肠系膜静脉静脉血栓栓塞
- 分子标志物在区别慢乙肝和肝癌中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化合物在制备区别诊断AFP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AFP阴性肝癌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其中,所述化合物为检测分子标志物RAB27B的表达水平的试剂。本发明可以有效甄别AFP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AFP阴性的肝癌患者,...
- 王宪波冯颖杨雪孙乐
- 文献传递
- 肝性脑病预后标记物、检测方法以及系统
- 显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影响脂质和脂蛋白代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肝性脑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生物标记物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年龄、性别、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显性肝性脑病分级、腹...
- 时克王宪波冯颖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理生理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切入点被引量:7
- 2022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发生发展符合瘟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发病特点和传变规律,属于“变证、坏证”范畴,病情进展迅速,初见疫毒犯肺,继则疫毒闭肺,甚则出现内闭外脱的危重阶段。西医学认为重症涉及病毒损伤、免疫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关于COVID-19重症治疗,首先是阻抑重症的发生,必要时不拘卫气营血,可以“先证而治”;凝练总结了解毒凉血法、通腑泻肺法和健脾化湿法在COVID-19重症治疗中的作用,并结合西医学研究分析了上述3种治法可能的作用机制。
- 冯颖王宪波高方媛侯艺鑫时克
- 关键词:重症病理生理中医药
- DR5于制备肝衰竭风险预后的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DR5于制备肝衰竭风险预后的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DR5、TBIL和INR标志物组合于评估肝衰竭风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DR5单指标和DR5、TBIL、INR三指标模型尤其适用于肝癌基础上的肝衰竭风险...
- 冯颖王宪波
- 扶正解毒消积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消积方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TACE初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中西医组56例和西医组64例。西医组采用TACE和对症支持治疗,每位患者行TACE治疗2~4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8周。中西医组在TACE治疗同时加用扶正解毒消积方,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及CD4/CD8)、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分析患者复发时间影响因素。结果西医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同期西医组,而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期西医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西医组无进展生存期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各时段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同时期西医组(P<0.01)。中西医组的复发时间为8.5(4.00,12.00)个月,西医组的复发时间为2.00(1.00,3.00)个月。中西医组的复发时间长于西医组(P<0.01)。复发时间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组别和BCLC分期是复发时间的影响因素,西医组的复发风险是中西医组的3.483倍(OR=3.483,95%CI为2.272~5.340),BCLC分期每进展一期,复发风险上升1.758倍(OR=1.758,95%CI为1.104~2.800)。结论扶正解毒消积方可改善TACE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抑制短期复发,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 李斌刘遥冯颖王宪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被引量:9
- 2023年
-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黄疸急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等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以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ACLF中医学属于“急黄”“瘟黄”“肝瘟”等范畴,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内科治疗手段。本指南以解决中西医临床关键问题为导向,工作组参考PICO(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Outcomes)原则构建ACLF相关临床问题,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在对近10年ACLF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证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参考最新发表的国际、国内相关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等,并广泛征求多学科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ACLF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ACLF诊治水平。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王宪波王晓静刘慧敏冯颖李海宫嫚汪晓军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
-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被引量:17
- 2023年
-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2、2017年发布了《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随着肝硬化腹水中医药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该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本共识将中医、西医在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突出了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王宪波唐旭东王晓静冯颖刘尧江宇泳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
- 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伴或不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022年
-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分析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与不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合并自身抗体对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2021年6月首乌制剂相关肝损伤住院患者364例,根据是否检测到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阴性组(H0组)和自身抗体阳性组(H1组),其中H0组157例,H1组20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混杂因素校正,比较两组患者肝损伤达峰值时生化指标、肝损伤严重程度、肝损伤分型及疾病转归情况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匹配98对病例。两组肝损伤达峰值时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显示,H1组ALP、球蛋白、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H0组,Alb水平低于H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肝损伤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严重程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0,P=0.045)。自身抗体以抗核抗体(ANA)阳性为主,占比49%;不同ANA抗体滴度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52,P=0.001)。疾病转归以半年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进行比较,H0、H1组半年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90.8%和75.5%,H1组肝功能复常率偏低(χ^(2)=8.199,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自身抗体(HR=5.248,95%CI:1.554~17.718,P=0.008)和ALP(HR=1.013,95%CI:1.002~1.025,P=0.026)是肝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半年后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肝功能未恢复的风险较自身抗体阴性组更高(χ^(2)=8.802,P=0.003)。结论
- 蔡静周桂琴刘亚兴李斌王晓静冯颖王宪波
- 关键词:何首乌自身抗体
- 抗着丝点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通过比较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与ACA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在临床分型、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GLOBE评分和UK-PBC评分的差异,分析ACA对PB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8月—2022年12月入院诊断为PBC的住院患者749例,分为ACA阳性组(n=147)和ACA阴性组(n=602)。根据入院情况,按照慢性进展型、门静脉高压型和黄疸/肝衰竭型标准分型,比较两组临床分型分布差异。随访1年后资料完整的患者共261例,其中ACA阳性者53例,ACA阴性者208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性别、年龄按照1∶2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别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1年UDCA应答率、GLOBE评分及UK-PBC评分是否存在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749例PBC患者中,ACA阳性组年龄[(61.28±10.35)岁vs(56.74±12.17)岁,t=4.164,P<0.001]、女性患者占比(93.9%vs 77.6%,χ^(2)=20.221,P<0.001)及门静脉高压型占比(48.3%vs 27.6%,χ^(2)=23.289,P<0.001)均明显高于ACA阴性组,黄疸/肝衰竭型占比(24.5%vs 38.5%,χ^(2)=10.205,P<0.001)明显低于ACA阴性组。随访1年后,资料完整的261例PBC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前,ACA阳性组UDCA应答率为41.5%,ACA阴性组UDCA应答率为4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GLOBE评分>0.3分者占比为92.5%,ACA阴性组为8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P=0.04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ACA阳性组53例,ACA阴性组106例,两组UDCA应答率、GLOBE评分及UK-PB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A阳性患者年龄更大,女性占比更多,且更易出现门静脉高压,黄疸/肝衰竭型相对较少。ACA阳性对UDCA应答率、GLOBE评分及UK-PBC评分无显著影响。
- 赫晟竹周桂琴乔可欣刘亚兴李斌冯颖王宪波
- 关键词:抗着丝点抗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