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翔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肪组织驻留免疫细胞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025年
- 肥胖人群数量日益增多,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免疫代谢网络在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成为目前肥胖研究的热门领域。脂肪组织驻留有多种免疫细胞,发挥特定的免疫功能及代谢调控作用,对脂肪组织正常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深入认识脂肪组织驻留免疫细胞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为肥胖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干预靶点。
- 甄兰黄庆黄庆赵汝舟魏从文魏从文
- 关键词:肥胖免疫细胞脂肪细胞
-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铂类药物耐药相关性研究
- 目的: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与个体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关系密切,ERCC1、XPA、XPC、XPD、XPG基因是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ER)中与铂类药物抵抗有关的关键因子,本实验拟筛查ERCC1、XPA、XPC、...
- 吴飞翔
- 关键词:卵巢肿瘤药物化疗铂类药物药物抵抗
- erbB家族及EGFRvⅢ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该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c-erbB-2、c-erbB-3及c-erbB-4的mRNA及EGFRvⅢ(e...
- 吴飞翔
- 关键词:C-ERBB-2肝细胞癌RT-PCR
- 文献传递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刘剑勇覃宇周吴飞翔张力图李挺杨南武
-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
- 多灶性肝癌的细胞克隆来源鉴别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
- 黎乐群向邦德李航彭涛钟鉴宏吴飞翔游雪梅马良齐鲁楠李仕来赵新华彭宁福罗殿中肖开银叶新平苏智雄苏铭邹全庆
- 课题来源与背景:原发性肝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尤其是广西人民群众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手段,但是治疗后高复发倾向已成制约肝癌疗效的瓶颈。围绕“肝癌治疗后高复发倾向”难题,该团队在2000年完成的“原发性肝癌术...
- 关键词:
- TACE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淋巴细胞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lymphocyte ratio index,ALRI)在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primary liver cancer-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LC-PVTT)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1日至2018年8月22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175例PLC-PVT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依赖性ROC曲线确定ALRI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ROC曲线显示,ALRI的最佳临界值为49.37,对应曲线下面积为0.71。Kaplan-Meier分析显示,ALRI>49.37的患者OS较ALRI≤49.37的患者短(P=0.00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RI>49.37、行1次以上TACE治疗、Child-Pugh分级B级、凝血酶原时间≥13 s是患者TACE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ACE术前ALRI>49.37是PLC-PVTT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唐置鸿袁度陈智炜孟维达吴飞翔吴飞翔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肝动脉化疗栓塞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预后
-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构建和评价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213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训练组(n=133)和验证组(n=80)。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并建立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符合度,Kaplan-Meier曲线评估模型的实用性,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训练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5%、40.91%、26.99%,验证组分别为66.29%、48.10%、24.59%,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1.921,95%CI:1.136~3.251)、丙肝抗体阳性(HR=4.545,95%CI:1.700~12.149)、HBV-DNA≥10~2IU/mL(HR=1.993,95%CI:1.209~3.284)及血清前白蛋白(HR=0.996,95%CI:0.993~0.999)为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649(95%CI:0.588~0.710)、0.641(95%CI:0.556~0.724),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采用列线图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无瘤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测模型可预测PLC射频消融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对患者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 陈智炜吴飞翔陈洁吴飞翔陈洁孟维达陈洁王小波麦荣云韦滔苏衡蜂黎乐群白涛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复发列线图
- 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中的疗效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和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肝脏胰腺病区接受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治疗的22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手术转化率,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2例患者的手术转化率为45.5%(10/22),客观缓解率为81.8%(18/22),疾病控制率为90.9%(20/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2/22),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13/22)。10例转化治疗成功患者开始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4.7个月(IQR:3.4~8.4个月),中位手术时间为271 min(IQR:210~313 min),中位出血量为225 mL(IQR:100~425 mL),术后中位引流管拔管时间为6.0 d(IQR:4.8~8.5 d),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0.0 d(IQR:8.5~12.3 d),3例获病理完全缓解,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可能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转化治疗策略。
- 韦滔唐置鸿韦猛林有智陈洁白涛王小波齐鲁楠唐娟黎乐群吴飞翔
- 关键词:肝细胞癌不可切除TACETKIP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