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博文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锆石
  • 3篇定年
  • 3篇同位素
  • 3篇锆石U-PB...
  • 2篇岩石
  • 2篇岩体
  • 2篇钾质
  • 2篇钾质斑脱岩
  • 2篇斑脱岩
  • 2篇LU-HF同...
  • 2篇大地构造意义
  • 1篇地壳生长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段
  • 1篇岩石成因
  • 1篇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江西应用技术...

作者

  • 5篇周博文
  • 2篇陈志洪
  • 1篇廖圣兵
  • 1篇彭智
  • 1篇鹿献章
  • 1篇陆丽娜
  • 1篇邱军强
  • 1篇柳丙全
  • 1篇陈芳
  • 1篇郭坤一
  • 1篇朱延辉
  • 1篇李功振
  • 1篇董婷婷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学刊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赣南兴国东固高分异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8年
本文对江西省兴国县东固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及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固岩体中东固、雪竹坑和佛子山单元均形成于152±2Ma,为近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前人认为属于三个不同时期,这一发现对于认识东固岩体的成因有着重要作用。东固岩体具有较高的全岩Si O2含量、Rb含量(>350μg/g),较低的Zr/Hf、Nb/Ta值,地球化学上兼有部分铝质A型花岗岩和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类型较难界定。其中白云母花岗岩单元分异程度最高,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已经发现的矿床多产于其中或其与围岩接触带。东固岩体中不同单元的锆石εHf(t)值均集中,佐证前人划分的不同单元可能来自于同一源区。其锆石εHf(t)值介于-9^-11之间,对应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7~1.9 Ga,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可能起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结合附近存在的"裂谷型"正长岩类,我们认为东固岩体可能产生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所产生的拉张构造背景之下,高分异岩体的界定有利于后期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
舒徐洁陈志洪朱延辉廖圣兵周博文李功振赵旭辰刘爽陈雷超
关键词:岩石成因
赣南地区早南华世钾质斑脱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的研究
赣南地区位于华夏陆块西缘,区内早南华世上施组中产出有多层乳白色、黄绿色凝灰质粘土岩(斑脱岩)。本次主要对其中斑脱岩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富钾的性质(K20>3.5%),可归属为钾...
周博文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
文献传递
赣南地区早南华世钾质斑脱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赣南地区(华夏陆块西缘)早南华世上施组中含多层乳白色、黄绿色凝灰质黏土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富K2O,属钾质斑脱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源岩为中酸性岩体,源于火山岛弧构造环境。应用LA-ICP-MS对其中的锆石进行U-Pb测年,得到(756.0±7.5)、(774.3±8.5)、(774.1±8.8)Ma 3组谐合年龄。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为-20.1~5.8(正值较少且多出现在774 Ma),其t_(DM2)为130 6~3 030 Ma,表明早期岩浆(774 Ma)具有少量的地幔物质贡献,而晚期岩浆(756 Ma)几乎完全是壳源物质局部熔融的结果。综合构造背景及时限性,认为774~756 Ma间华夏内部还存在洋壳俯冲形成的火山弧岩浆活动,进一步证实扬子与华夏在早南华世还未发生碰撞拼贴。
周博文曾国丰徐文坦冯永馨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
赣南地区寒武系牛角河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对赣南地区寒武纪牛角河组变余长石石英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表明,牛角河组地层沉积年龄晚于556Ma。LA-ICP-MS U-Pb数据结果显示550~600Ma、700~900Ma、900~1100Ma、1500Ma和2500Ma为五个主要年龄峰值,其中900~1100Ma和700~900Ma两个峰值最显著,表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聚合在华南地区的响应为赣南地区寒武纪地层提供了主要物源,该物源曾遭受泛非运动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具有一定亲缘性。此次工作中3568Ma锆石的捕获,说明华夏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对具有不同年龄峰值的锆石进行稀土元素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锆石具有重稀土富集、强Ce正异常、弱或不明显的Eu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锆石特征相似,指示其物源区以岩浆岩为主。此外,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源区锆石除少数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组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大多结晶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综合锆石年代学结果,暗示华南地区存在强烈的古元古代到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其中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最甚;而新太古代为一个重要的新生地壳生长时期。
徐文坦马虎超陆丽娜张雷周博文郭坤一郭坤一
关键词:HF同位素地壳生长寒武系
北淮阳东段河棚岩体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河棚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河棚地区,为似斑状细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具较高的SiO_2和碱质含量,属于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与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Eu弱负异常,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较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Th、U、Ce、Zr、Hf,亏损Nb、Ta、Sr、Ti、P。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河棚岩体206Pb/238 U年龄为128.6±2.1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河棚岩体的成岩年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棚岩体属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
鹿献章周博文彭智邱军强陈芳董婷婷柳丙全陈志洪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