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令忠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体育局腾飞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法
  • 4篇颈椎
  • 4篇颈椎病
  • 3篇康复
  • 2篇推拿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颈椎病患者
  • 2篇活动度
  • 2篇关节
  • 2篇关节活动
  • 2篇关节活动度
  • 2篇发病
  • 2篇按揉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动机
  • 1篇眩晕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滑脱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中医医...
  • 3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孔令忠
  • 6篇纪清
  • 4篇王桂茂
  • 2篇洪锋
  • 1篇李贯清
  • 1篇王文奕
  • 1篇杨欢
  • 1篇邓如明
  • 1篇蔡君豪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间经验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民间经验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予龙眼穴放血治疗,每3d放血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皮肤结痂、脱痂、镇痛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民间经验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可靠,预后效果肯定,操作简便易行。
洪锋杨欢孔令忠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疗法
颈椎病的康复评估研究进展
病治疗时需要对其症状、相关功能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利于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然而颈椎病存在不同分型、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因此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困难较大.康复评价不仅能起到对比治疗效应的作用,还有助于判定确定功能障碍的种类...
王桂茂纪清王文奕蔡君豪孔令忠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评估疗效评价
脊柱微调手法对颈椎病疼痛和颈椎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在改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脊柱微调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电脑牵引为主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颈痛症状、颈部残障指数以及组间显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具有即刻缓解疼痛的作用;3周末评估时两组在改善疼痛、改善颈椎残障功能方面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达到即刻缓解疼痛的目的,且在改善疼痛与颈椎功能障碍预后方面具备优势。
王桂茂纪清孔令忠沈国权
关键词:脊柱微调手法颈椎病
手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训练性下腰痛的应用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推拿手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MET)用于体操运动员训练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 45例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手法组、MET组、手法配合MET组各15例,并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在入组时、疗程末对各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腰部功能障碍R-MQ评价,并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对腰背伸肌进行力学性能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之间上述指标两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疗程末手法配合MET组VAS评分、R-MQ评分与其他2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等速测试60°角速度下PT、120°角速度下PT及AP与其他2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以手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下腰痛体操运动员的腰部功能障碍,改善其腰背伸肌力学性能,并能发挥手法治疗与肌肉功能训练相配合的协同优化作用。
王桂茂纪清沈利龙孔令忠
关键词:推拿
颈性眩晕的发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3年
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统称为颈性眩晕。它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或伴有颈痛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觉障碍等,常在体位改变时发生,严重时可发生猝倒。本病自1926年首次提出以来,到目前为止,对其发病学的认识尚存在争议,近年来关于颈性眩晕发病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有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体液、血管本身的病变等。
孔令忠纪清
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学
按揉类手法对颈椎病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等长肌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孔令忠
按揉类手法对颈椎病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等长肌力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按揉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按揉类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T-600全自动智能牵引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以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及等长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等长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仅前屈、后伸运动活动度及前屈、后伸等长肌力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的差值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运动等长肌力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揉类手法有助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按揉类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方面较T-600型自动牵引机为优。
孔令忠纪清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颈椎活动度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与手法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病因复杂,目前为止对其病因认识涉及全身性因素,解剖结构与腰椎的稳定性,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的变化,躯干肌功能减退多个方面,机理复杂、多变。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有刺激性手法,矫正性手法,功能锻炼。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手法操作规范,对手法获效途径和机理的认识尚存在不足。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研究需要系统、大样本、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孔令忠纪清王桂茂刘泊鑫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病因病机手法功能锻炼
动机意志模型下的居家康复方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能及依从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动机意志模型下的居家康复方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能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研究组采用动机意志模型下的居家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居家康复方案,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Fugl-Meyer评估表(FMA)、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功能SSE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自我管理、活动功能SSEQ评分分别为(38.84±5.37)、(45.87±6.81)分,均高于对照组[(35.16±5.02)、(40.67±6.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EA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身体锻炼依从、锻炼监测依从、主动寻求建议依从EAQ评分分别为(25.41±4.48)、(9.16±1.17)、(8.80±2.24)分,均高于对照组[(23.25±4.16)、(8.04±1.23)、(7.12±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M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FMA评分为(82.34±9.54)分,高于对照组[(77.62±9.18)分],研究组MRS评分为(2.24±0.41)分,低于对照组[(2.79±0.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ADL、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ADL、SS-QOL评分分别为(66.52±8.17)、(184.35±20.32)分,均高于对照组[(60.31±8.32)、(156.34±21.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意志模型下的居家康复方案可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能、依从性、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常佩云孔令忠李贯清王家蔚韩若东邓如明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依从性
针刺结合冲击波及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冲击波及康复功能训练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I期患者运动功能、疼痛变化及综合功能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针刺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其中治疗组加用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频脉冲电治疗,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简化Fugl-Meyer(FMA)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的变化分别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综合功能的改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疼痛程度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综合功能的改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优于中频脉冲电治疗,针刺结合冲击波及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孔令忠宋为民洪锋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针刺冲击波康复功能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