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玲

作品数:30 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方证
  • 9篇代谢
  • 9篇代谢组学
  • 8篇药效
  • 8篇药效物质
  • 8篇药效物质基础
  • 7篇中药
  • 7篇中医
  • 5篇医方
  • 5篇中医方证
  • 5篇活性
  • 4篇学成
  • 4篇药材
  • 4篇药物
  • 4篇药效物质基础...
  • 4篇湿热
  • 4篇化学成分
  • 4篇活性成分
  • 3篇血清药物
  • 3篇血清药物化学

机构

  • 28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无限极(中国...
  • 1篇河北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孔玲
  • 18篇王喜军
  • 14篇孙晖
  • 13篇闫广利
  • 11篇韩莹
  • 5篇孟祥才
  • 5篇关瑜
  • 4篇张宁
  • 3篇邱时
  • 3篇王志刚
  • 3篇刘畅
  • 3篇张爱华
  • 3篇王发善
  • 3篇韩金伟
  • 2篇南洋
  • 2篇刘琦
  • 2篇耿放
  • 2篇孟鑫
  • 2篇刘志东
  • 2篇陈雪

传媒

  • 8篇中草药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Acupun...

年份

  • 9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胁迫促进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与质量评价思路被引量:24
2022年
道地药材以优质而著称,其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中药材由野生转为栽培,导致药材质量下降。药材质量的科学评价是中药产业的基石和传统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保证,然而中药含有大量不同功效成分和功效相同的多种成分,难以评价质量。根据人体与植物的异同点,对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道地药材质量复杂性的本质原因以及目前评价药材质量的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论述。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通常是药材的活性成分,指出其生态作用与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道地药材质量评价应选择在人体内相对稳定的成分,以高含量成分与具有代表性的高活性成分相结合的“双高”作为质量标志物(Q-Marker)可更加客观评价道地药材的质量。
孟祥才李晓颖姚杰孔玲关瑜
关键词:中药资源道地药材ROS药材质量活性成分
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及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被引量:8
2025年
证候与方剂是中药有效性相关的两大科学问题。方剂是临床使用药物形式,证候是对疾病的总体描述。方剂多药物组成的复杂性以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模糊性,制约着方剂效应的系统性评价、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方剂疗效机制的科学阐释。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融合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整合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多组学关键技术,实现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构建方剂疗效精准评价体系,从而发现与临床疗效相关的方剂体内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作用机制,将有效性说清楚、讲明白并用的上。综述方证代谢组学理论与方法的形成,以及近年来该理论方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以促进方证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更广泛的应用。
刘鸿达孔玲孙晖闫广利王喜军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疗效评价药效物质基础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治疗阳黄证的临床疗效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价茵陈蒿汤(Yinchenhao Decoction,YCHD)治疗阳黄证的临床疗效,发现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基于方证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临床阳黄证的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评价YCHD治疗阳黄证的临床疗效;在显效状态下,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技术探究YCHD体内成分,与效应标记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药效物质基础。结果鉴定了阳黄证34个尿液生物标记物,其中24个生物标记物在YCHD治疗后回调;鉴定了显效状态下26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3个成分为YCHD治疗阳黄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结论YCHD通过下调苯丙酮酸、苯乙酸影响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治疗阳黄证,其药效物质基础为5-脱羟基-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蕨内酰胺及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
孔玲宋琦孙晖张宁闫广利方衡王喜军
关键词:茵陈蒿汤阳黄证药效物质基础
一种智能中药切片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中药切片机,涉及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立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立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该智能中药切片机,通过设置...
孟鑫孔玲鲁金月孙彩雯公雨欣祝星宇
基于方证代谢组学联合靶向蛋白分析策略的痹痛宁胶囊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
2025年
目的采用方证代谢组学联合靶向蛋白分析策略,进行痹痛宁胶囊(Bitongning Capsules,BC)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的深入挖掘,为BC质量标准的提升奠定基础。方法以BC的临床主治病症为核心,建立风寒湿痹证下的骨关节病大鼠模型,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提取病症成立下的血液代谢标记物,在药物有效性的前提下,确定BC治疗风寒湿痹证下骨关节病的关键代谢轮廓,并联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关键代谢轮廓中的核心蛋白靶点,进行与BC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分子对接分析,确定药效物质基础,并联合Q-Marker“五原则”体系,最终完成BC Q-Marker的深入挖掘。结果代谢组学分析中共发现以1-甲基烟酰胺、D-谷氨酰胺、亚麻酸等为主的30个小分子代谢产物,并确定α-亚麻酸代谢为BC治疗风寒湿痹证下骨关节病的关键调控代谢通路,进一步进行该通路所涉基因的提取,最终得到PLA2G2A、PLA2G2F、PLA2G2D等6个关键蛋白靶点。同时,共筛选所得BC体内直接作用物质22种,在分子对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异甘草苷、香橙素、5,3′,4′-三羟基黄酮3种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符合Q-Marker的“五原则”要求。结论异甘草苷、香橙素、5,3′,4′-三羟基黄酮成分在满足有效性的前提下,同时还满足可测性、溯源性、功效关联性、特异性等原则,确定为BC Q-Marker。
刘绍博姚龙宇查鑫陈妍陶玲闫广利孔玲沈祥春王喜军
关键词:风寒湿痹证可测性异甘草苷
一种智能中药切片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中药切片机,涉及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立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立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该智能中药切片机,通过设置...
孟鑫孔玲鲁金月孙彩雯公雨欣祝星宇
文献传递
中医理论视域下创新中药发现策略和实践被引量:7
2024年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在应对新发疾病、重大疾病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探索合理的创新中药发现策略、研究路径是我国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医药具有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积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临床驱动、主动创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物发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研究思路进行阐述,列举了近年来基于中药的药物发现研究成果和相关新兴研究策略,为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刘鸿达孙晖闫广利孔玲韩莹王喜军
关键词:中医理论中西医结合
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包括一种肝胆湿热医药配方智能推荐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配方模块,配方模块用于存储现有肝胆湿热医药配方基础资料;步骤2:构建组方基础研究模块,用于存储用于进行组方基础研究的肝胆...
王志刚邱时孔玲崔劭瑜陈雪张秀娟赵梦琦张思雨张宁耿放王发善
文献传递
3种基原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应用探讨被引量:11
2022年
甘草为最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来源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与胀果甘草。不同基原甘草中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区别,化学成分的差异必将导致不同的药理作用,种质是影响药材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以甘草的药理作用为参考,梳理分析3种基原甘草所含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并从不同成分的构效关系等方面探讨不同基原甘草的质量差异。甘草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存在很大差异,黄酮类多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最高;三萜类多具有解毒、抗病毒等作用,光果甘草中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最高。不同基原甘草中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区分使用可更好发挥疗效。
樊建沈莹邓代千邓代千孔玲
关键词:甘草基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五味子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仍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对其早期干预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中医认为AD为肾虚所致,在防治AD的补益方剂中,常用的中药五味子,具有补肾宁心之效,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可以显著提高AD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活性成分主要为木脂素类。本文通过查阅有关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防治AD的国内外文献,从减少Aβ蛋白沉积、抑制Tau蛋白磷酸化、调节神经递质紊乱、清除自由基及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产生等方面对五味子提取物及活性成分防治AD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挖掘其潜在的关键作用靶点和药效成分,为下一步五味子作用机制研究和AD药物开发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五味子质量评价系统提供依据。
沈昆双孔玲闫广利闫广利
关键词:五味子阿尔茨海默病活性成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