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
- 2023年
- 网络信息地理是人文经济地理领域新兴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推动下,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借助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采用经典文献索引法,总结归纳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信息地理研究的总体特征、学科方向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网络信息地理主要集中在城市网络、网络消费行为及其空间影响、网络关注度与旅游流、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5个方面,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和旅游地理等学科领域;其演化历程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期—发展壮大期—集中爆发期—转型成熟期4个阶段,逐渐呈现多元化和交叉化的发展特征。文章还探讨了中国网络信息地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当前研究存在学科思想相对单一、理论构建相对滞后、滥用大数据方法以及研究视角过于狭隘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应着重从加强本土理论创新、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新兴研究领域和紧扣时代发展需求4个方面进行突破。
- 何金廖汪明峰席广亮朱华晟戴俊骋张旭
- 关键词:数字经济知识图谱
-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等级与网络联系研究
- 2025年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是扩大内需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有效途径,又是顺应消费全球化趋势和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现实诉求的必要举措。基于“内部属性”和“外部网络联系”双重视角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体系,运用TOPSIS-灰色关联评价法、隶属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中国32个典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等级水平和网络联系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等级和网络联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普遍表现为消费集聚力强于消费辐射力。在多尺度消费网络方面,全国尺度总体形成以“北京—深圳—上海”为核心节点的稳定三角结构,全球尺度所形成的消费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对外链接能力普遍偏低。根据综合等级水平和网络联系水平将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划分为五种类型。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 梅琳蔡丽燕张旭
- 关键词:城市网络
- 电竞战队全球合作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2023年
- 通过对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Dota2国际邀请赛和CS:GO Major三大国际性电竞赛事中参与战队成员信息的采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跨国电竞战队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力模型方法从多维邻近性和国家属性2个维度揭示影响电竞赛事合作网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全球电竞合作网络的空间演化总体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和低密度、弱关联、强动态性的网络特征,节点数量快速增多的同时网络密度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全球电竞合作网络呈现较为明显的社团化特征,5大社团规模差异悬殊且处于不断分裂整合的演化过程,中国电竞战队的网络中心性不断提升但尚未占据中心位置;3)社会邻近性、组织邻近性是推动电竞合作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而科研支出、电竞收入和电竞实力则是影响国家在电竞合作网络中重要性的关键要素。
- 曲华丽张源张源张旭
- 关键词:电子竞技虚拟社区社会网络分析数字经济
- 城市创意产业园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近年来,创意产业园成为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然而,对不同类型创意产业园在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则研究较少。首先通过对创意产业园发展主导力量和功能特点的理论归纳,建立起关于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复合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为案例,借助GIS工具对武汉市创意产业园进行分类统计和制图,并对不同类型创意产业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结含实证研究提出若干城市创意产业园发展建设的政策建议。
- 孙芳张旭
-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
- 湖北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
- 2022年
- 基于人口、交通、经济、信息与社会文化的多元流视角,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和收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网络整体联系呈现出以武汉市为核心的单中心放射状格局,省内其他城市对武汉依赖度较高,襄阳和宜昌等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够凸显,区域城市网络极化明显;湖北省城市网络复杂性特征突出,基于各要素流的城市网络密度和发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各城市在不同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也表现出较大区别;不同类型城市网络空间在聚集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人口流和交通流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信息流和社会文化流相对较弱,而经济流则无明显的聚集特征。
- 张旭汪鉴诚乔静美张昱
- 关键词:城市网络大数据
- 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演变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 近些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现有研究多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而对位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文化产业活动的空间特征尚未开展深入对比研究。本文借助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GIS...
- 张旭李亚娟
- 关键词:文化产业价值链区位熵
- 文献传递
- 城市联系视角的世界体育城市识别:定义、框架与层级结构
- 2025年
- 研究聚焦体育文化层面的世界城市,首先对“世界体育城市”进行定义,识别其涵盖多元主体的城市联系框架,并基于2008-2022年4个奥运周期国际体育组织及国际体育赛事的全球分布数据,构建体育文化型世界城市网络,探讨世界体育城市的层级结构与演化趋势。研究认为:1)世界体育城市形成了全球中心城市-专业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专业性城市的五级层级体系;2)在世界体育城市层级结构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层级差异,高层级的城市联系和城市节点较为稳定,而低层级的城市联系和城市节点则呈现出较强的可变性;3)在城市网络中,不同主体对不同级别世界体育城市的塑造作用有所差异,城市地位提升通常需要经历举办高级别国际体育赛事(如举办奥运会)推动本国强势单项成为奥运会项目这一路径,并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研究为“流空间”时代世界体育城市的概念探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并对我国体育赛事规划与体育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 欧钰斌张旭黄耿志徐明隽薛德升
- 关键词: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育赛事社会网络分析
- 基于环境污染型企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城市网络的环境效应是当前城市网络研究中相对较被忽视的研究议题。通过对2001年和2020年环境污染型上市企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基于环境污染型企业的中国城市网络总体演化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城市之间通过污染型机构-非污染型机构联系而产生的污染转移网络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环境污染型企业的中国城市网络总体呈现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不断扩张的趋势,网络分层结构日趋明显,不同层级城市网络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②环境污染型企业城市网络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高位序节点城市数量相对稳定,中低位序节点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各城市组团分布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地域性集聚特征。③企业污染转移网络同样呈现出不断扩张的态势和日益明显的层级结构,跨省转移成为城市网络污染转移的主导模式,行政边界效应并不明显。④城市网络污染转移空间指向性明显,主要表现为沿海发达城市向内地工业型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以及同类资源型城市之间的空间转移,反映出城市经济制度差异等因素对城市网络环境污染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环境污染型企业的空间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张旭孙传祥
- 关键词: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污染转移环境效应
- 传统创意群体的流动网络与影响因素--以中国名厨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选取厨师创意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年《国家名厨》入选厨师流动轨迹数据的收集,借助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厨师创意群体的空间分布和流动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名厨在中国不同城市流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名厨的出生地和现居地呈现差异化分布特征,不同菜系名厨均在菜系发源地周边形成一定的地域集聚,但部分菜系名厨呈现全国扩散趋势,反映地缘文化和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2)名厨流动网络空间不均衡性明显,并且不同阶段的流动网络存在一定差异,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现象突出,核心名厨群体表现出更高的地方“嵌入性”。3)建立在“学徒制”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影响名厨空间流动的最核心要素,其次是城市餐饮业、服务业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而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因素影响并不明显,反映厨师群体特殊的社会网络结构、工作性质和文化水平特征。
- 张雅宁张旭
- 关键词:厨师社会关系网络
- 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的湖北省乡镇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
- 2024年
- 因地施策是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也是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湖北省为例,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分析乡镇发展情况,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设施配套、地方特色5个维度34项指标构建乡镇分类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叠加组合分析法赋值,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乡镇发展类型划分。根据乡镇的综合优势和特色优势,将其分为“五型四类”,即城郊服务类、重点发展类、优化提升类、保留改善类以及生态资源型、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并对各类乡镇的发展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针对综合分类和特色分类形成组合分类,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乡镇的分类评价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张城芳张旭张力文姚瑶
- 关键词:多源数据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