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染病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单胞菌
  • 1篇钉螺
  • 1篇应急演练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模型
  • 1篇源性疾病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疾病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输入性
  • 1篇输入性传染病
  • 1篇气单胞菌
  • 1篇林地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苗木

机构

  • 5篇上海市松江区...
  • 2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黔东南州疾病...

作者

  • 5篇毛琦
  • 2篇吕锡宏
  • 1篇靳艳军
  • 1篇王瑞平
  • 1篇吴毅凌
  • 1篇孙彩英
  • 1篇孙中兴
  • 1篇覃常宇

传媒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现代疾病预防...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传染病季节性对传染病预警阈值设定的影响分析
目的:依据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别优选出高发季节和低发季节预警模型的最佳预警阈值,分析季节性对传染病预警模型阈值设定的影响. 方法:按照C2预警模型原理,设置12个备选预警阈值,依据松江区2015年水痘聚集性疫情资...
王瑞平吴毅凌毛琦郭晓芹赵根明
关键词:传染病季节性预警模型
一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
2023年
目的 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表现、问卷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等查找可疑食物。采集病例肛拭子、可疑食物、水样和环境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65例,罹患率为24.34%;主要症状以腹痛(100.00%)、恶心(90.77%)、呕吐(16.92%)为主,最短潜伏期为6.8 h,最长潜伏期为46.0 h,平均潜伏期为10.3 h;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9岁;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米线炒猪肉、炒白菜、炒黄瓜均导致发病风险增加;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样本中分离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菌株。结论 该起事件为嗜水气单胞菌污染学校食堂用水及食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应加强校内用水卫生管理,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引水要考虑到卫生消毒及保护设施,工程设计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罗会平毛琦依旺叫程锦芳何慧芝朱海涛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
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林地钉螺分布趋势
2024年
目的 分析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林地螺情变化,为制定松江区螺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螺情监测工作报表,提取林地钉螺调查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别对有螺面积比、活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进行建模分析,计算2009—2023年各指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结果 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累计在4个镇14个行政村发现林地螺点40个;累计调查钉螺39 065框,调查面积609 600 m^(2),其中有螺框6 084框、有螺面积151 250 m^(2);捕获钉螺22 210只,最高钉螺密度260.00只/0.1 m^(2);解剖钉螺6 262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林地有螺面积比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APC=AAPC=24.9%,P> 0.05),趋势曲线无连接点;最高在2009年(53.81%)、最低在2011年和2013年(均为0),平均24.81%。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林地活螺框出现率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APC=AAPC=41.5%,P> 0.05),趋势曲线无连接点,总体呈单调递增趋势;最高在2009年(53.81%)、最低在2011年和2013年(均为0),平均15.57%。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林地活螺密度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APC=AAPC=55.0%,P> 0.05),趋势曲线无连接点;最高在2023年(0.96只/0.1 m^(2))、最低在2011年和2013年(均为0),平均为0.57只/0.1 m^(2)。结论 2009—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林地钉螺控制难度及输入风险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议采取苗木移植前监管评估、移植后加强监测频次等措施,以降低钉螺输入及扩散风险。
毛琦孙彩英黎安琪陆伟伟吕锡宏陆雪辉靳艳军余晴
关键词:钉螺林地苗木移植
1999—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1999—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21年累计报告的现住址为勐腊县的HIV/AIDS病例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9—2021年勐腊县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744例,死亡178例,现存活566例,其中HIV感染者366例,AIDS患者200例;年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报告发病数33.82例;地区分布以勐腊镇(23.39%)、勐仑镇(13.44%)及勐捧镇(12.10%)为主;男性510例,女性234例,性别比为2.18∶1,年龄分布以25~54岁居多(63.58%),各年龄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P<0.05);职业以农民为主(56.18%);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90.46%),各年龄组患者在传播途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5,P<0.05)。结论:勐腊县艾滋病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应加大校园、工地、农村等重点场所和地区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开发新模式宣传载体,充分发挥自愿咨询检测点的功能。
王品慈毛琦李美书金家德白明依光香朱沛然
关键词:HIV
基于盲法设计的医疗机构输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评估实践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基于盲法设计的医疗机构输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评估体系构建,为相关部门检验医疗机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2019年10月以上海市某区发生输入性传染病疫情为背景,采用单盲实战演练形式,完全模拟真实疫情情境,根据相关防控方案设计评估项目及指标。演练共有4家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结果:评估结果显示,C医院得分最高,其后依次是A医院、D医院、B医院。各医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7,P<0.05)。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总得分前5位依次为F、M、K、D、H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47,P<0.05)。结论:通过演练有效检验了医疗机构对输入性传染病的应对能力,验证了演练模式的可行性,为相关部门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供相对合理、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毛琦张永德吕锡宏孙中兴覃常宇
关键词:传染病应急演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