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汁
  • 1篇胆汁瘤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动脉
  • 1篇预防性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脓肿
  • 1篇胃癌
  • 1篇胃癌根治
  • 1篇胃癌根治术
  • 1篇吻合口
  • 1篇吻合口漏
  • 1篇合口
  • 1篇腹腔
  • 1篇腹腔镜
  • 1篇腹腔镜胃癌根...
  • 1篇肝脓肿
  • 1篇肠癌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张海涛
  • 2篇王飞
  • 2篇王林
  • 1篇何宋兵
  • 1篇赵鑫
  • 1篇翟敏
  • 1篇顾海亮

传媒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2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总结在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作用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2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22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术后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胃瘫,1例切开裂开,但均无吻合口漏发生。17例患者于术后2~6个月内行二期造口回纳术,5例患者于术后7~12个月内行二期造口回纳术。18例患者在术后5~12 d内出院,其余4例分别于术后15、18、26、55 d出院。结论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后续研究样本量的扩大及其与对照组的进一步对比研究。
翟敏王飞王林何宋兵张海涛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
副肝左动脉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副肝左动脉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20例胃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总结副肝左动脉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意义及术中处理要点。结果 120例患者中存在副肝左动脉9例(7.5%),术中皆在起点远侧结扎胃左动脉或靠近胃壁结扎胃左动脉的各个分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副肝左动脉组及无副肝左动脉组术前第3天,术后第1、3及7天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肝脓肿及胆汁瘤。结论副肝左动脉变异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术中需注意对变异副肝左动脉的保护,避免发生肝脓肿、胆汁瘤等并发症。
王林张海涛顾海亮王飞赵鑫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肝脓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