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武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葡萄
  • 2篇香气
  • 2篇基因
  • 1篇代谢途径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植物
  • 1篇休眠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物
  • 1篇生物钟
  • 1篇转录组
  • 1篇转录组测序
  • 1篇细胞定位
  • 1篇香气成分
  • 1篇香气物质
  • 1篇香味
  • 1篇留果
  • 1篇留果量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陶建敏
  • 5篇王武
  • 1篇郑焕
  • 1篇孙龙
  • 1篇侯旭东
  • 1篇冯娇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葡萄赤霉素合成关键基因VvGA20ox2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本研究建立在对金手指葡萄果形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样品间表达差异发现,与对照相比,GA20ox2基因的转录水平在GA3处理后有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述GA20ox2在赤霉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金手指葡萄幼果为材料,克隆了GA20ox2基因,分析了此基因碱基序列特征,并通过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克隆了葡萄赤霉素合成途径中的VvGA20ox2基因,测序得CDS全长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VvGA20ox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上其他物种GA20ox序列相似性在51%~67%,其中该基因与可可(EOX92603.1)和杨树(PNT28192.1)的亲缘关系较近。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外源GA3处理后的成熟葡萄果实与对照相比纵径显著伸长,且在幼果中该基因表达量在一段时间内明显上升,推测VvGA20ox2基因可能参与葡萄果形拉长的调控。
高世敏董阳王武陶建敏
关键词:葡萄赤霉素亚细胞定位
葡萄香气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8年
香气是评价葡萄及其加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构成了葡萄的特征风味。通过了解葡萄果实的香气组成,可以鉴别出葡萄的成熟度及其品种特性,从而为提高葡萄的风味及葡萄的遗传育种工作服务。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成分有酯、醇、醛、酮、萜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在葡萄果实中的含量以及它们的性质都对葡萄的香气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成分及存在形式,综述了葡萄果实中多种香气的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魏玲玲王武陶建敏
关键词:葡萄香气成分代谢途径影响因素
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实Vv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魏玲玲王武郑焕陶建敏
关键词:葡萄留果量果实品质香味基因表达
多年生植物芽休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在多年生植物"生长—休眠—生长"的周期变化过程中,芽休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植物基因的综合调控,可避开外界不利条件,并在环境合适时恢复生长,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从光照、水分、激素代谢、能量代谢等对芽休眠的形成和解除进行研究,但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仍被称为"生命的隐蔽现象"。在对国内外有关芽休眠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内源物质、分子调控、生物钟等阐述多年生植物芽休眠诱导及解除过程,以期为芽休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王武孙龙陶建敏
关键词:休眠生物钟分子调控多年生植物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GA_3和CPPU抑制葡萄果锈产生的机理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究GA_3(赤霉素)和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抑制葡萄果锈生成的内在机理,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盛花期用25 mg/L GA_3处理花穗,花后2周用25 mg/L GA_3+10 mg/L CPPU再次处理花穗,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取果锈生成关键期的2个葡萄果皮样品,应用Illumina RNA-Seq测序系统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55 314 986条有效数据和2 373个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3个大类30个功能组,大量基因富集于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将1 186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126条代谢通路,富集于"代谢途径"与"苯丙烷合成"代谢通路。通过qRT-PCR方法对筛选的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荧光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说明GA_3和CPPU处理减少葡萄果锈的产生主要与苯丙烷合成及类黄酮代谢相关,GA_3和CPPU显著抑制苯丙烷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进而降低了果锈生成路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减少了果锈生成相关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抑制葡萄果锈的生成。
冯娇王武侯旭东陶建敏
关键词:葡萄果锈转录组测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