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喆
-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含油气盆地勘探突破速度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 2025年
- 随着油气勘探难度的逐步加大,对于含油气盆地“三新”领域,即新区、新领域、新层系的油气勘探是当前重要的勘探领域,如何更好地指导勘探部署,快速地实现含油气盆地勘探领域的突破,是摆在油气勘探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勘探突破井进行统计,并对制约勘探突破速度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勘探突破速度以突破时在该盆地(或区带)的突破井数与此刻在该盆地(或区带)累计完成的探井数的比值来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勘探受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发现规律的双重指导,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中,由于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的特点不同,油气勘探得以突破的速度及勘探发现过程各不相同,勘探发现程序包含勘探突破、储量增长、勘探领域转换,勘探突破是勘探发现规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储量增长和领域转换的前提和保证,勘探突破速度的快慢受盆地类型、资源丰度、认识程度、工程工艺技术等多因素的联合控制。大油气田赋存于大盆地中,必须坚持大盆地的勘探,坚持“三新”领域基础地质及关键成藏要素的研究、加强与地质条件匹配的工程工艺技术的研究,是提高勘探突破速度的有效途径。
- 洪太元程喆郭元岭李萌
-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主控因素
- 中国石化“十三五”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被引量:50
- 2021年
-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重要批示的精神,油气勘探工作以战略突破与规模增储为核心,加强理论与技术创新,大打高质量勘探进攻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油气勘探成果。为了加快推动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在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天然气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坚持“海相陆相并举、常规非常规并重”的战略部署,按照“做大海相常规气、做强海相页岩气、做优陆相致密气”的思路,创新发展了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中西部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领域的油气成藏理论;②攻关形成了基于储层识别描述与甜点预测为核心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集成了深层/超深层钻完井、酸压测试、长水平井压裂与超大功率电动成套压裂、易钻复合桥塞等配套装备与工具;③在海相页岩、海相碳酸盐岩、陆相致密碎屑岩等3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天然气勘探成果,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0068×10^(12) m^(3),为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提供了优质资源保障;④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有较雄厚的天然气资源基础,我国中西部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海域深层碎屑岩、东部成熟探区深层碎屑岩与火成岩等领域是其天然气勘探发展的主要方向。结论认为,“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石化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16×10^(12)~1.36×10^(12) m^(3),可以为我国天然气大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 郭旭升蔡勋育刘金连刘超英程喆高波石磊
- 关键词:天然气
-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及勘探对策被引量:19
- 2021年
-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经发现了28个工业油气产层,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在对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有利领域与方向。四川盆地具有裂陷槽控烃、古隆起控藏、侵蚀面控储、盖层控保、断裂控储的天然气富集特点。近源供烃、大型古隆起聚集、侵蚀不整合面溶蚀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区域稳定盖层保存、深大断裂输导等是天然气得以富集的主控因素,大中型气田的勘探重点应该围绕三大古隆起、两个裂陷槽以及基底断裂展开,通过优选,认为海相碳酸盐岩领域中震旦系—下古生界、二叠系—三叠系高能相带及三叠系雷口坡组,陆相致密碎屑岩,二叠系火成岩以及页岩气等领域是下步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 洪太元程喆许华明陈前
- 关键词: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大中型油气田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