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曦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旁腺腺瘤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定量^(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参数与功能标志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观察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甲状旁腺腺瘤定量^(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SPECT/CT显像参数与其功能标志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58例单发甲状旁腺腺瘤PHPT患者,记录血甲状旁腺激素(PTH)等临床资料,获取定量^(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参数,并根据血钙水平评估疾病严重程度(2.55~2.80 mmol/L及>2.80 mmol/L),将患者分为Ⅰ型组(n=25)与Ⅱ型组(n=33)。经重建图像获得病灶定量代谢参数,包括病灶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_(max))、平均值(SUV_(mean))及峰值(SUV_(peak)),瘦体标准化SUV(SUL)最大值(SUL_(max))、平均值(SUL_(mean))及峰值(SUL_(peak)),病灶摄取总体积(TLV)、摄取总量(TLU),以及衍生参数病灶与同侧三角肌摄取比值(LBR)和病灶密度(LD)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及多指标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PHPT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Ⅰ型组血PTH及血钙水平均低于Ⅱ型组(P均<0.05)。^(99)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与平面显像对伴PHPT甲状旁腺腺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6%vs.91.38%,P=0.063)。TLV、TLU均与血PTH(r_(s)=0.416、0.422)及血钙水平(r_(s)=0.391、0.349)呈弱相关(P均<0.05)。Ⅰ型组TLV、TLU明显低于Ⅱ型组(P均<0.05)。以PTH、TLV及TLU鉴别Ⅰ、Ⅱ型伴PHPT甲状旁腺腺瘤的AUC分别为0.770、0.741及0.716,三者联合的AUC为0.790,均未见统计学差异(Z=0.361~1.454,P均>0.05)。结论根据甲状旁腺^(99)Tc^(m)-MIBI SPECT/CT定量代谢参数TLV、TLU可用于评估伴PHPT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
- 李树恒栾九松董曦苏剑李晓东
-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磁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改善的作用:MRI成像验证被引量:1
- 2017年
- 背景:近几年的诸多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在损伤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磁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及MRI成像。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实验组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4周,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磁标记内皮祖细胞悬液0.15 m L(细胞浓度1×109 L-1)。细胞移植8周后,检测3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肌酐和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采用MRI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并与肾脏组织切片进行对照;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肾质量变化,计算肾质量指数。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和尿素氮、24 h尿蛋白及肾质量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及肾质量指数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3)实验组可见稍长T1短T2信号,病灶边缘部位明显,梯度回波FLASH序列较T2加权RARE序列明显,其余组均未见明显低信号改变;实验组可见磁标记的阳性细胞且与组织切片结果相吻合,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磁标记的阳性细胞;(4)结果表明,磁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紊乱。
- 冯娜徐英进董曦杨晶菁何新
- 关键词:糖尿病磁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肾功能MRI成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门控核素心肌显像相位分析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在最近几十年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在临床上应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相位分析技术可以很好地评价左心室机械不同步性,且表现出自动控制处理、重复性良好,并能得到灌注和预后信息。应用门控心肌核素显像相位分析技术指导CRT已成为国际上的热点,综述分析GMPI时相分析参数相位直方图宽带、相位标准差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预测疗效上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树恒曹艳霞吴颂红李晓东董曦田艳
- 关键词: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多排CT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排CT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探讨最优化扫描模式。方法选择须接受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螺旋扫描组与断层扫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再分为A、B、C、D、E亚组各20例,管电压均设置为120kV,A组采用常规剂量100mAs,B、C、D、E组分别采用90、80、70、60mAs低剂量扫描,比较各组患儿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 (1)断层扫描组A、B、C、D、E亚组图像评分依次减低,E组评分与A、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组为扫描参数最佳;(2)螺旋扫描组A、B、C、D、E亚组图像评分依次减低,D、E组评分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组为扫描参数最佳,其图像质量评分与断层扫描D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断层扫描组D组CTDIvol、ED明显低于螺旋扫描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层扫描模式检查新生儿颅脑质量良好,辐射剂量较螺旋扫描更低。
- 冯娜高明何新杨晶菁霍梓铭董曦
- 关键词:多排CT低剂量图像质量
- PACS影像系统在单发骨骼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15年
- 目的评价PACS影像系统在骨骼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 127例骨扫描患者中发现骨单发核素异常分布141例,对核素骨显像异常病变部位进行CT扫描。核素骨显像、CT分别做出诊断及在PACS影像系统中二者联合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41例骨单发核素异常分布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75例为骨转移。核素骨显像、CT与利用PACS影像系统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3.33%(70/75)、85.33%(64/75)、100%(75/75);特异性为56.06%(37/66)、98.48%(65/66)、95.45%(63/66);准确率为75.89%(107/141)、91.49%(129/141)、97.87%(138/141);阳性预测值为70.71%(70/99)、98.46%(64/65)、92.15%(75/78);阴性预测值为88.10%(37/42)、85.53%(65/76)、100%(63/63)。核素骨显像灵敏度优于CT;CT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核素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核素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CT(P<0.05)。结论核素骨显像灵敏度高,对CT检查有"导航"作用;CT检查有助于区分核素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 吴颂红曹艳霞李晓东董曦田艳
- 关键词:肿瘤转移放射性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