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王小妮“构”诗论
- 2018年
- 王小妮的诗,在真实平凡的内心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世界最本真的诗意,从而有着独特的"基本情绪"。诗人执着于对生活内里的挖掘和淘洗,坚持自说自话式地对着墙壁写作;"北方""田园""琐碎的生活"是其风格独特的三大核心意象系统,与日常口语式的言说方式一道,构成王小妮的诗歌特质。王小妮的诗善于书写生活中的体验,她"坚持最普通的事物,可见可触摸",对自己的语言要求是"到位——最接近瞬间感受;简单——最平凡,即不做作,尽量口语",在诗歌的体式上崇尚"自然",自由中不失节奏与匀齐,通过对日常体验的诗意建构自成其诗歌境界。
- 郑艳明
- 关键词:基本情绪意象系统言说方式诗意建构
- 白话书写的音乐性实验:鲁迅的《野草》和《好的故事》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中的韵律,论述了鲁迅梦想通过散文诗为白话创造一种新的音乐的原因和过程。鲁迅以波德莱尔式的散文诗作为自己语言创造的起点,在《好的故事》中营造了一个将诗的音乐融入白话的自由空间,为白话诗学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方案。
- 安敏轩郑艳明
- 关键词:散文诗白话
- 郭沫若《女神》的版本学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自1921年出版以来,历经作者的数次改易,其版本、文本的演变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作为文学记忆存在的各个版本的《女神》镌刻着历史和时代的痕迹,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变迁和语言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的数次改订中,尤以28版、53版、57版改动最大,这些改订成为分析《女神》作为历史中的文本的重要史料,与《女神》文本一起共同构成了郭沫若《女神》的全貌。本文从初版本、28版、53版、57版的版本、文本演变中分析出版本、文本演变的八种类型,继而探求这些演变类型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更大的历史维度下分析《女神》作为一个历史中的文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的裹挟,对郭沫若《女神》的全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 郑艳明
- 关键词:《女神》
- 1920年代文学史著作中的“西洋体诗”入史论
- 2019年
- “西洋体诗”是一个颇具西洋色彩的概念,被文学史家用来指称以创制现代诗歌新格律为目标而采用西方诗体形式创作出的诗歌。“西洋体诗”入史,包含了文学史家对新诗融合中西的想象,亦是对新诗取法于西方这一发展路径的肯定。“西洋体诗”一词,未能标示其格律化的体裁特征,且带有某种西上中下的心理,容易使人误以为新诗是对西洋诗的移植,而忽略了对这一形式探索本身价值的思考。本文通过爬梳1920年代出版的文学史著作中与“西洋体诗”概念相关的文字,论析这一概念所体现的诗学主张,进而对那一时期文学史著作的新诗叙述进行反思。
- 郑艳明
- 关键词:诗学观念
-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被引量:1
- 2016年
- 方长安:同学们好!我们在前面研讨了胡适、郭沫若的诗歌,从胡适到郭沫若,新诗从缠脚体到自由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追问了其内在逻辑的连贯与断裂;从《尝试集》到《女神》,新诗展示了自己幼稚和丰富的多重魅力。今天我们将走近将西方象征主义诗风带进中国诗坛的"诗怪"——李金发。那么,什么是象征和象征主义?李金发对西方象征主义作了怎样的借鉴?对中国本土文艺、
- 方长安黄艳灵王立扬郑艳明丁乐张婧冉宋雨蔚徐文泰李译闻葛思思周紫薇张艳平
- 关键词:象征主义《尝试集》中国诗坛意象派波特莱尔自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