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基于多源数据互馈反演的岩溶空间探查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岩溶空间探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源数据互馈反演的岩溶空间探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研究区的多源地质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多源地质数据进行预处理;多源数据互馈反演模块,用于构建岩...
- 李强黄世超江峰吉勤克补子王若帆方尚武徐光发陈刚
- 一种回填土层无扰动采集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填土层无扰动采集仪,其结构包括:钻探筒装置、钻机头组、保护壳、散热器、控制握持架、动力装置,散热器安装于动力装置上方且与动力装置锁接,动力装置侧边设有控制握持架,控制握持架与动力装置扣接,使设备使用时,...
- 易世友吉勤克补子李强陈刚涂明江刘汉武
- 文献传递
- 贵州省地热流体资源可开采资源量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综合贵州省地热研究相关成果资料,分析贵州省地热流体资源赋存条件及地热水资源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将贵州省划分为110个地热资源量估算区,参照省内地热流体资源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周边的实际特点,采用设计布井法、泉(井)流量统计法和比拟法对贵州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贵州地热流体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省内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在全国构造所处部位的控制,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储和隆起山地断裂对流型地热储,总体热储温度一般小于90℃,为低温地热资源;估算出贵州省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总量为23190.37 m^(3)/a,其中设计布井法估算的资源量为15926.22 m^(3)/a,天然温泉可开采资源量1183.34 m^(3)/a,地热井可开采资源量6080.80 m^(3)/a,总热能906933.97 Kw,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476.68×10^(8)MJ。所估算的地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可为贵州省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 易世友李强陈刚吉勒克补子
- 关键词: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量
- 一种矿泉水勘查钻孔的勘察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矿泉水勘查钻孔的勘察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开孔固井;完成M米进尺后取岩样,对开展抽水试验工作以及水样分析;完成N*M米进尺,对封闭试验段开展抽水试验以及水样分析,计算偏差率B、D;终孔,根据每M米、每N*M米...
- 高峰陈涛易瑞陈刚涂明江梁峰先开
- 溶洞空腔区钻孔轨迹偏移仪器下井辅助导向结构及方法
- 本发明属于溶洞钻探领域,公开了溶洞空腔区钻孔轨迹偏移仪器下井辅助导向结构及方法,包括溶洞空腔区钻孔轨迹偏移仪器下井辅助导向结构和溶洞空腔区钻孔轨迹偏移仪器下井方法,通过辅助导向结构和下井方法的结合,使测试、测量仪器能在钻...
- 高峰陈涛刘双易瑞李强陈刚焦恒周亚男王若帆涂明江赵华宣胡暑月吉勤克补子洪运胜易世友
- 一种勘查钻孔地下水位的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勘查钻孔地下水位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组件、固定组件和存放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两侧内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本发明首先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将装置固定于需要测量的...
- 易世友吉勤克补子李强陈刚涂明江焦恒
- 一种勘查钻孔地下水位的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勘查钻孔地下水位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组件、固定组件和存放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两侧内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本发明首先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将装置固定于需要测量的...
- 易世友吉勤克补子李强陈刚涂明江焦恒
- 文献传递
- 一种回填土层无扰动采集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填土层无扰动采集仪,其结构包括:钻探筒装置、钻机头组、保护壳、散热器、控制握持架、动力装置,散热器安装于动力装置上方且与动力装置锁接,动力装置侧边设有控制握持架,控制握持架与动力装置扣接,使设备使用时,...
- 易世友吉勤克补子李强陈刚涂明江刘汉武
- 文献传递
- 一种矿泉水勘查井固井止水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泉水勘查井固井止水方法,其包括:S1、安装止回阀和导向木塞于套管;S2、将阻水木塞送至井段,并回填岩屑;S3、将套管连接下入井段;S4、将反丝公接头与钻杆柱端部连接并下入井段,使反丝公接头与止回阀顶部的...
- 陈涛陈俭友陈浩李强贾玉川赵华宣陈刚高峰易瑞唐鹏焦恒江峰周亚男王若帆
- 黔西南地区地热储层结构特征——以望谟平洞地热储层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地温梯度的地热资源开发受区域地热储层结构及导水构造控制。文章以贵州省望谟县平洞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调查和ZK1钻孔揭露的地热储层结构为依据,分析区内热储层岩性特征、热储构造、导水构造、地温场特征、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以深入理解地热流体循环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处上里地背斜倾伏端,地热流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断裂带进入深循环并汇集于热储层及断层破碎带,径流过程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显示出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特征;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地热流体增温过程主要由地温梯度控制,平均地温梯度值为2.34℃·(100 m)^(-1),热储构造和导水构造对增温促成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黔西南地区及其他类似地热储层的地热能开发提供参考。
- 涂明江赵良杰李强李强李强陈刚
- 关键词:地温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