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营养改善
  • 3篇营养改善计划
  • 3篇源性疾病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3篇食源性疾病
  • 2篇营养
  • 1篇学年
  • 1篇学校食堂
  • 1篇营养调查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营养状况分析
  • 1篇身高
  • 1篇身高体重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模型
  • 1篇食品
  • 1篇食品供应
  • 1篇食堂
  • 1篇食物

机构

  • 8篇西安市疾病预...

作者

  • 8篇刘冬
  • 7篇刘萍
  • 5篇吴小燕
  • 5篇张锋
  • 3篇张峰
  • 2篇常玲
  • 2篇范静
  • 2篇马金龙
  • 1篇张辉
  • 1篇赵永钢
  • 1篇刘心苗

传媒

  • 6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四种时间序列模型对西安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率预测的应用与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四种时间序列模型在西安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中的预测应用,旨在为西安市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食源性疾病月度发病率数据,以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发病率数据为训练集,分别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Holt-Winters指数平滑模型、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regressive,NNAR)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2023年7~12月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作为测试集,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比较模型拟合预测效果。结果 西安市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6~8月为发病高峰。SARIMA、Holt-Winters、NNAR模型、LSTM模型预测的RMSE、MAE和MAPE分别为2.88、2.43、23.71%,2.14、1.77、18.06%,3.26、2.77、26.92%和1.63、1.27、12.17%。预测效果最好的为LSTM模型。结论 LSTM模型预测准确度相对最高,可用于西安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的短期预测。
高凡张辉刘冬张锋刘萍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SARIMA模型
西安市2015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为学生营养监测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西安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区县中6个农村区县,每个区县抽取10%~20%食堂供餐的学校,采用记账法对2015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8所学校,将学校上报的各种食物分为粮谷类、畜禽肉、蔬菜、鸡蛋、豆制品、植物油六大类。各学校上报的食物种数8~41种不等。粮谷类、鸡蛋、豆制品供应量偏低的学校比例分别为47.6%,74.1%,74.1%。试点地区农村学校6类食物供应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46,P<0.05)。不同季节6类食物供应情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西安市"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的调查需进一步完善。食堂供餐的学校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刘萍张峰吴小燕刘冬
关键词:营养调查食品供应
2016年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发病规律及特点,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根据人群、季节、职业、临床症状、食品信息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西安市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012例,其中男性457例,女性555例;上报病例数最多为25~34岁年龄段,占19.17%;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占24.31%;第3季度食源性疾病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48.52%;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人数最多,其中80.53%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共上报可疑食品病例565例,占病例总数的55.83%;肉与肉制品是主要原因食品;在家就餐引起发病最多,占50.44%。结论西安市食源性疾病高发于夏季,青壮年为主要高危人群,腹泻患者是监测主要目标人群;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关注肉与肉制品卫生安全。
范静张峰刘萍刘冬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2017—2019年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病原学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西安市两家食源性疾病病原监测哨点医院上报的监测病例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19年西安市两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904例,1~5岁组、5~18岁组病例较多分别占35.18%、20.02%;4个季度上报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8,P<0.05),第三季度上报的病例最多(486例,占53.76%)。可疑食品主要为混合食品、可疑就餐场所主要为家庭。901份标本,(阳性251份,占27.86%)。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92,P<0.05),诺如病毒、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4.98%、11.43%。不同季度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9,P<0.05),第2、3季度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季度诺如病毒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7,P<0.05)。第1、4季度诺如病毒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诺如病毒和沙门氏菌,建议加强主动监测、依据食源性疾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
刘萍张锋刘冬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西安市室内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净化器效果评估
2024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居民室内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其健康效应,分析空气净化器对室内微生物污染的净化效果,为改善室内环境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西安市选取20户周边农村家庭和城区上下风向地区各20户家庭,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环境采样收集相关数据,用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上,西安市室内细菌总数超标率为5.00%,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中位数分别为312.50 cfu/m^(3)和260.00 cfu/m^(3)。健康效应上:鼻炎和感冒均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23和0.182。空气净化器开启前后对微生物污染净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启2 h后,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明显下降。结论室内微生物污染会增加感冒和鼻炎的患病风险,空气净化器对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去除有一定效果,建议使用功能兼具除菌除湿,双层滤网、颗粒物CADR值较高的空气净化器,并定期更换滤网,来改善室内微生物污染。
常玲张锋刘萍高凡胡健米鸽赵永钢刘冬刘倩刘心苗吴小燕马金龙
关键词:空气净化器
西安市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描述西安市城乡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室内污染物与居住习惯的关系,以及污染物对健康影响,为改善室内环境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从西安市选取29户周边农村家庭和53户城区家庭,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环境采样收集相关数据,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西安市室内CO、NO_(2)、甲苯、二甲苯值远低于国家标准,CO_(2)、PM_(2.5)、PM_(10)、甲醛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1%、44.5μg/m^(3)、51.5μg/m^(3)、34.5μg/m^(3)。CO、NO_(2)、甲醛、甲苯、二甲苯在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使用加湿器和种盆栽的家庭室内甲醛、CO、NO_(2)的检测值更高(P<0.05),养宠物家庭室内CO、NO_(2)的检测值更高(P<0.05)。室内污染物与健康关系研究结果显示,PM_(10)、CO、NO_(2)浓度与儿童睡眠时间和感冒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城市室内空气污染高于农村,建议居民慎重使用加湿器、种盆栽和养宠物,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健康。
常玲张锋刘冬吴小燕马金龙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居住习惯健康
西安市2017—2018学年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享受“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了11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10%的小学和初中共31941名享受“计划”的学生,按照统一标准测量调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结果6~15岁男生营养不良率10.58%(生长迟缓率2.40%,消瘦率8.18%),超重率14.23%,肥胖率11.22%。6~15岁女生营养不良率8.56%(生长迟缓率2.17%,消瘦率6.40%),超重率10.43%,肥胖率7.56%。对不同性别、学段、供餐模式、学校所在地的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比较。男生营养不良率(10.58%)高于女生(8.56%)(P<0.05),超重合肥胖率(25.45%)高于女生(17.99%)(P<0.05)。6~12岁组超重合肥胖率(22.82%)高于13~15岁组(16.06%)(P<0.05)。学校所在地在城区的学校,超重合肥胖率较高(26.10%)(P<0.05)。食堂供餐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10.93%)(P<0.05),企业加餐学生超重合肥胖率较高(25.18%)(P<0.05)。结论西安市享受“计划”的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关注男生及食堂供餐学校的营养不良情况,关注男生、6~12岁组学生、城区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建议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避免超重肥胖率升高。
刘萍张锋吴小燕范静刘冬
关键词:超重肥胖
2016—2018年西安市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西安市“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试点学校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变化趋势,评估西安市“计划”实施效果。方法在西安市开展“计划”的每个区县中,抽取10%的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按照统一标准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共收集体格检查数据106427条。结果2016—2018年,6~<10岁组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加0.4~1.8 cm和0.2~1.4cm;平均体重分别增加0.9~1.8kg和0.9~1.9kg。与其他年份相比,2017年6~<15岁男女生营养不良率、超重肥胖合计率最高。结论西安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的学生营养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6~<10岁组学生平均身高、体重增高,学生营养不良率降低,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建议实施“计划”的同时,对学生超重和肥胖进行干预。
刘萍张峰刘冬吴小燕刘美美
关键词:身高体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