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英语
  • 4篇课程
  • 3篇大学英语
  • 3篇教学
  • 2篇大学生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英语专业大学...
  • 2篇身份
  • 2篇思政
  • 2篇专业大学生
  • 2篇文化
  • 2篇课堂
  • 2篇教师
  • 2篇教师身份
  • 2篇个案
  • 2篇个案研究
  • 2篇非英语专业
  • 2篇非英语专业大...
  • 1篇大学英语第二...
  • 1篇大学英语教材

机构

  • 10篇济宁学院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刘晶
  • 2篇李君平
  • 1篇李伯芳
  • 1篇李广明
  • 1篇王小利
  • 1篇胡加圣
  • 1篇鲁艳芳
  • 1篇李君平
  • 1篇王小利
  • 1篇李广明
  • 1篇张素珍

传媒

  • 6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语言政策与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在线教学的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以我国六名高校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在线教学为依托,探究他们对数字素养的认知与实践,分析其数字素养与其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学认知,并开展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实践模式;在处理在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数字化教学策略,但依然面临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缺位的问题;对数字化教学的效果持不同观点;数字素养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数字化素养会影响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感。高校外语教师在开展数字化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教学信念是前提条件;实现有效教学是根本目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是关键因素;数字技术赋能是持久动力。这对促进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刘晶李君平王小利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师身份认同
现代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总体设计
2011年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总体设计以英语教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模式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旨在制定第二课堂建设原则,探索其建设设计和落实措施.
李伯芳张素珍李广明王小利刘晶李君平
关键词: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及重构研究
2024年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选取的文章主要来自西方文化,反映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因素基本局限在西方文化框架中,忽略了学生母语及母语文化的培养。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意义,并从批判性选择、呈现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重点突出教材中的跨文化对比特点及建设立体化、活页式大学英语辅助教材等方面探究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实施路径。
李广明刘晶李君平
关键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材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英语言发展演变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特别是这种文化霸权在语言方面的体现,即英语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英语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语,一种世界语言,其本质是语言帝国主义。
刘晶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语境文化霸权主义英语语言帝国主义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需求分析调查研究被引量:57
2021年
本研究以国内6所院校的65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关于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学习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总体需求情况良好;(2)对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总体需求程度高于西方文明,在具体学科维度上,对历史学的需求程度最高;(3)不同年级、专业和学校的学生需求差异呈现一定规律性;(4)年级和学科显著影响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需求程度;(5)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动机呈多元化特征,工具性动机仍占主导。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必须将通识教育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系统要加强中国文明元素的融入,要注意跨学科通识教育和专业通识教育比重的平衡,才能完善优秀人才知识结构的培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刘晶胡加圣
关键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济宁学院个案研究
2014年
对济宁学院31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为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信心最弱.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5个层面的多个变量成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刘晶
关键词:跨文化敏感度非英语专业
基于产出导向理论的英美报刊选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0年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是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设计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为我国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汇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后问卷、访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综合考量实验结果。研究发现,产出导向法能够帮助学习者挖掘选读文章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促进学习者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丰富了产出导向法的应用范围,并对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鲁艳芳刘晶
关键词:教学模式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证研究
2014年
对济宁学院22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有较高的热情,但缺乏计划性和相应的学习策略.对调查结果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考成绩并不呈现较强的正相关.针对这种现状,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刘晶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术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基于Trent的教师身份理论框架,分析转型期学术英语教师如何建构"实践中的身份"和"话语中的身份"。研究发现:在课程改革之初,教师们经历了艰难的摸索期,但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和适应改革,从被动的改革实施者转变为积极的改革参与者;同时,他们也面临很多挑战,如学生自主性差、教学负担重、科研压力大、专业知识匮乏、学校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影响学术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个人、人际和机构三个层面。研究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刘晶刘晶
关键词:课程改革个案研究
浅析手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0年
在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内,手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交际方式,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是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交际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手势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手势的功能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刘晶
关键词:手势非言语交际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