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松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错构瘤
  • 1篇影像
  • 1篇治疗性
  • 1篇术后
  • 1篇栓塞
  • 1篇体素
  • 1篇气囊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橡胶
  • 1篇橡胶层
  • 1篇橡胶气囊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表现
  • 1篇内边缘
  • 1篇进水阀
  • 1篇颈托
  • 1篇扩散
  • 1篇扩散加权

机构

  • 4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4篇孙松
  • 2篇邵国良
  • 2篇丁国军
  • 2篇杨永波
  • 1篇蒋来
  • 1篇张雷
  • 1篇石磊
  • 1篇王维军

传媒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腹部肿瘤的诊断和疗效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可用于评估腹部肿瘤组织的坏死和肿瘤血管的生成,对于腹部(肝脏、胰腺、肾脏、生殖系统等)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分级的预测、治疗疗效和副反应评估以及对病人预后的预测和治疗方案的优化都有显著意义。就IVIM的概念、各技术参数的意义及其在腹部肿瘤诊治及疗效预测中的价值做一综述。
张雷孙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腹部肿瘤
胆管错构瘤的临床病理表现与影像对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对照分析胆管错构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胆管错构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错构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对照分析其表现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胆管错构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病隐匿。病理学上病灶由不同程度的杂乱胆管样结构和胆汁构成,以单发囊实性多见(63.2%),囊性者多见于较大病灶及多发者。影像学上病灶边缘欠规整,多发者病灶大小、密度/信号不一,可肝内散在分布或局限于某肝叶,而单发者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仅2例单发实性病灶轻度较均匀强化,余皆未见强化。结论胆管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灶的病理学特点、大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杨永波丁国军孙松邵国良
关键词:胆管错构瘤病理CTMRI
肝细胞肝癌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可降低肺转移风险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肺转移的HCC患者,以手术时间至发现肺转移为肺转移时间。分析患者手术前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术后病理及患者出现肺转移的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危险因素肺转移的累积发生率,并以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将21项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依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综合患者术前及病理资料,经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中肿瘤的最大径、数目、有无癌栓及术后病理学检查中包膜是否完整、有无坏死、卫星灶是影响HCC患者手术后肺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肺转移高危患者,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可明显延长肺转移出现的时间(P=0.010),而对非高危患者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最大径≥10cm、病灶多发和合并癌栓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灶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坏死成分较多和有卫星灶,是HCC患者手术后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肺转移高危患者术后1个月接受辅助性TACE,可降低肺转移发生的风险。
杨永波蒋来丁国军孙松邵国良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肺转移化学栓塞治疗性
一种医用颈托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颈托,解决了针对颈部CT影像检查中,使用的袋装生理盐水与颈部的曲线结构不够吻合,导致影像呈现程度不佳的问题。通过控制箱侧表面开设的进水阀向橡胶气囊机构的内部进行注入生理盐水,...
王维军石磊张诗晗孙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