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玮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制造业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1篇知识产权
  • 1篇制胜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时空演化特征
  • 1篇突变级数
  • 1篇突变级数法
  • 1篇情报
  • 1篇专利情报
  • 1篇密度估计
  • 1篇国制
  • 1篇核密度估计
  • 1篇产权
  • 1篇常态
  • 1篇城市
  • 1篇城市数据

机构

  • 5篇国家知识产权...

作者

  • 5篇孙全亮
  • 5篇陈燕
  • 5篇孙玮

传媒

  • 2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技术经济
  • 1篇科技和产业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区专利密度及其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东北地区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从地区专利密度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基于产业市场价值和就业两类产出成果的专利密度指数测度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的数据计算其专利密度指数,并从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分析测度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34个地级市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2000—2012年期间东北地区的专利密度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各城市的专利密度存在明显差异,且这种差距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两极化倾向明显;高水平稳定型城市大多是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近1/4的城市仍采用低水平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
孙玮孙全亮陈燕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
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的行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在明确产业"专利密度"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基于两类产出成果的专利密度指数测度模型,并据此计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指数,梳理出其变迁特征,进而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找出影响专利密度指数值的行业特征。结果显示:(1)1992—2012年中国制造业的专利密度变化呈现出与工业化进程十分契合的波动性。(2)装备制造业的专利密度指数明显大于原材料和农林产品加工业,且呈现出显著的重工业化倾向;大类行业在专利层面的差距呈缩小态势。(3)行业技术特质与专利密度指数具有较为稳定的关系。其中,技术密集度的影响更为稳定,而R&D密集的作用更大。(4)市场结构对专利密度指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对非国有资本的开放仅在2001—2008年这一阶段对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竞争程度在2002年后成为行业专利密度提升的重要原因,且随着时间推移积极作用显著提高;只有对外资的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专利密度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作用。
孙玮陈燕孙全亮
关键词:突变级数法
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浅析被引量:2
2017年
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在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文献中围绕这一作用的理论研究仍缺少系统的论述。本文从马克思关于商品属性、劳动和价值规律的有关论述入手,结合西方经济学和情报学理论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对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鸟瞰式研究,系统归纳出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对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和逻辑。
陈燕孙玮孙全亮
关键词:知识产权
专利对创新主体制胜市场竞争的支撑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专利情报堪称创新主体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战斗员",其对市场竞争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促使创新主体所储备的专利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转化为产业技术竞争的核心优势;二是更好维护市场运营安全;三是依托专利运营运用,建立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详细解读了上述3个作用的内涵、外延和操作要点。
孙全亮陈燕孙玮
关键词:专利情报
中国专利密集型制造业及其行业特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在明确专利密集型制造业内涵的基础上,以2008-2013年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认定了属于专利密集型制造业的大类行业。据此,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专利密集型制造业在市场结构、技术特质和开放性等方面的行业特征,结果显示:包括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在内的12个行业属于专利密集型制造业,占制造业行业数量的42.86%,贡献了43.85%的销售收入和46.9%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分析其行业特征发现,相对于非专利密集型制造业,中国专利密集型制造业的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盈利能力更强,且在技术上表现为更高的技术研发效率和技术依赖度,同时其技术进步呈现出明显的劳动节约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对专利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呈明显的弱化态势,中国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主导国内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市场。
孙玮陈燕孙全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