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喆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传媒
  • 2篇中国故事
  • 2篇社会
  • 2篇文化
  • 2篇媒介
  • 2篇话语权
  • 2篇故事
  • 2篇产业融合
  • 1篇新媒体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情感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现状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规制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体系
  • 1篇生产力
  • 1篇识体
  • 1篇视域

机构

  • 1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1篇李喆
  • 7篇姬德强

传媒

  • 1篇浙江学刊
  • 1篇编辑之友
  • 1篇中国出版
  • 1篇国际传播
  • 1篇对外传播
  • 1篇外国语文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经济视野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国新闻传播...
  • 1篇智能社会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批判视角下对资本主义未来的反思与想象——评《技术封建主义》
2024年
《技术封建主义》是法国左翼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塞德里克·迪朗2020年出版的著作,2024年出版中文版。该书阐述了数字技术统治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封建化转向,以一种人类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的未来面向系统性地剖析了技术封建主义假说的缘起与逻辑结构。当然,由于对马克思“利润”“劳动”等概念的误读,以及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式的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过程的忽略,这一假说也受到了批评,质疑作者将垄断资本主义的亚形态误认为资本主义的终结。跳出审视的眼光,本文更关注的是迪朗对社会平台化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之针砭而引发的关于平台的思考,并以此为启发尝试初步建构起“平台帝国”的全新想象。
李喆
关键词:垄断资本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
数字公域:数字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新秩序被引量:9
2024年
当前,数字文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首先,数字技术重塑传播主体观念,再造主体实践模式;其次,数字平台与民族国家的互动定义国际传播新边界;再次,数字文化在失序与重构之间衍生国际信息流动新秩序。面对控制和博弈的数字风险,国际社会产生对数字技术的人文性反思,并延伸出数字文化抵抗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字公域传播秩序”概念,以此指向数字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多维互构关系。
姬德强李喆
关键词:数字文化传播秩序
产业融合视域下手机传媒发展方式之研究
2017年
我国手机传媒呈现出极佳的产业融合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手机传媒产业同和发展逐渐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反映在市场发展产生异化,产业同和理念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政策需要改进,技术准则不一致,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要求坚持产业融合这一理论当作指导以及发展方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产业融合视角下手机传媒发展方式,旨在给其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李喆
关键词:产业融合
平台研究的进化及其中国框架被引量:4
2024年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信息富裕国家正在快速迈入一个平台社会的发展阶段,如何理解数字平台驱动的经济、治理、文化和日常生活转型,成为平台研究这一交叉领域的关注点。从媒体、传播与社会的交叉视野进行梳理,平台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媒介化延伸的概念化和初步理论化阶段,二是语境化和去平台化阶段。中国的平台研究更多聚焦信息经济、媒体环境、社会治理等问题,较多受到欧美学术界的学术议程影响,未来应当超越道德批判主义,在国家理论视野内更多地关注新型国家-平台关系,立足本土发展与治理经验,提炼自主理论框架。
姬德强李喆
国际新闻的情感逻辑价值、平台与实践被引量:13
2023年
数字技术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正在不断加深情感因素在驱动新闻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中外新闻业对情感的认知和研究历程,分析情感逻辑在国际新闻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关注国际范围内新闻情感化与平台化的相互建构,进而为如何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语境下做好中国国际新闻实践提供情感干预的理念和方案,推动中国新闻与国际受众情感共通性的有效提升,有感情、有温度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姬德强李喆
关键词:新闻情感平台化国际新闻中国故事
国际组织的国际传播话语建构与实践——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然而,不同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国际组织因其自身的多元性和不完全主体性等特征,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种种话语权力的矛盾与抗争。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探索国际传播视域下国际组织的发展演变及其运行原理,解析国际组织作为传播主体的复杂话语实践,厘清以国际组织为主体的国际传播话语建构的逻辑与路径。
姬德强李喆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话语权
国际传播中的国际组织:主体性与话语权论证
2024年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新兴主体,影响着冷战以来沉寂已久的世界格局,其传播能力和话语影响力也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已有研究中多将国际组织置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框架下分析,其传播实践被视为国际治理的附属行为,忽视了国际组织的国际传播主体性及其话语权。本文溯源国际组织的主体性在国际社会的认证之路,论证国际组织在国际传播场域中的主体性、实践方式以及话语权建构模式,辩证分析国际传播新格局下不同主体背后的权力关系。
姬德强李喆
关键词:主体性话语权
红色文化口述史的国际传播路径被引量:3
2022年
面对国际传播的新挑战,需要面向世界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如何选准“中国故事”素材与传播路径成为目前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红色文化在国际传播视域下的传播优势与实践可行性,提出采用口述历史的形式创新红色故事的叙事方式、话语表达,充分利用红色口述史的故事性、大众性、真实性等特点,助力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开辟国际传播新路径。
李喆姬德强
关键词:口述历史红色文化中国故事
流通性权力: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媒介平台
2025年
数字平台的崛起重构了传媒业的生产关系并改造着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方式。基于流通性权力法则,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平台为传媒业生产力提升打破了行业壁垒,并搭建起生产资料的数据化流通网络。文章沿循平台研究的进路,探究传媒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进程,从技术、市场、社会三个层面阐释何谓媒介平台的流通性权力,及其如何通过建构和控制具有高联通性和强流通性的渠道网络,反向推动传媒业传统供需关系、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此外,文章从新生产要素、流通框架、价值转移三个维度详细解析了媒介平台的流通性权力如何对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进行改造。就流通性权力在传媒业全流程改造过程中渐显的数据垄断和算法霸权现象及其衍生问题,文章进行了理论反思,对初露端倪的平台中心主义势头和中国本土治理特征进行了关联性分析。
姬德强李喆
关键词:媒介平台传媒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