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职业病
  • 5篇职业病危害
  • 5篇中毒
  • 3篇职业病危害因...
  • 3篇职业卫生
  • 3篇事故调查
  • 3篇健康
  • 2篇预评价
  • 2篇职业病危害因...
  • 2篇职业健康检查
  • 2篇急性
  • 2篇急性中毒
  • 2篇建设项目
  • 2篇粉尘
  • 1篇氮气
  • 1篇电离辐射
  • 1篇冶炼
  • 1篇游离二氧化硅
  • 1篇有害气体
  • 1篇有机溶剂

机构

  • 15篇厦门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职业病...

作者

  • 15篇杨金德
  • 11篇傅清青
  • 4篇徐健
  • 3篇陈剑锋
  • 2篇杨涛
  • 2篇白宏
  • 2篇陈敏
  • 2篇张一中
  • 2篇刘德发
  • 1篇江荧荧
  • 1篇吴长春
  • 1篇陈进国
  • 1篇李荫璐
  • 1篇卢燕琼
  • 1篇杨磊

传媒

  • 4篇职业卫生与应...
  • 3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日用化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预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拟建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氢氧化钠、碳酸钠、高温、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轻度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调查分析评价,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合理有效,工程投产后将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预期效果。
杨金德傅清青徐健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一起急性氨中毒事故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傅清青白宏徐健杨金德
关键词:氨气中毒职业卫生
某塑胶公司急性有机锡中毒事件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报告1起急性有机锡中毒事件,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控制继发中毒出现。方法调查生产工艺及中毒经过、分析事故原因。结果企业使用含有三甲基氯化锡不合格原料,作业时没有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措施,导致中毒。结论应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严防类似事件发生。
傅清青陈敏杨金德
关键词:有机锡中毒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二甲基乙酰胺中毒病例调查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一例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方法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患者职业接触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该病例为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职业性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该起事件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应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二甲基乙酰胺的职业危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杨金德傅清青陈剑锋
关键词:二甲基乙酰胺急性中毒中毒性肝病
一起急性氮气中毒事故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厦门市某企业发生一起急性氮气中毒,致2人当场死亡的重大事故,针对其发生经过、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几条建议措施。
傅清青张一中杨金德
关键词:氮气急性中毒事故调查
石材行业粉尘危害现状及其防治被引量:13
2011年
我国石材行业粉尘危害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存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混乱,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较高,产生的粉尘多为矽尘,防尘设施落后,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健全各级各地区卫生服务监督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职业卫生宣传力度;用人单位也应加大职业卫生方面的投入,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的素质,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加强卫生保健。
杨金德杨磊陈剑锋
关键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职业卫生
2例职业性急性三氯甲烷中毒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三氯甲烷,别名氯仿,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由于其粘结某些塑料制品具有快干无痕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马桶水箱配件的生产。本文通过对1起三氯甲烷中毒职业病诊断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探讨水箱装配作业可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1发病情况患者张某,男,19岁,某卫浴水箱配件制造公司装配作业员,2015年5月11日入职,5月12日-6月2日从事拉胶垫工作,
徐健杨金德杨涛吴长春
关键词:三氯甲烷中毒
2012-2014年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厦门市2012-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评估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及防护现状,为进一步做好辐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对厦门市1659人次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年均个人有效剂量当量范围0.28~0.34 mSv/a,平均0.31 mSv/a,以介入治疗组最高,为0.47 mSv/a,其次为核医学组(0.41 mSv/a),放射治疗组和放射诊断组相对较低。结论厦门市2012-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明显低于20 mSv/a国家标准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厦门市医疗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条件可满足健康和安全需要。
傅清青杨涛杨金德
关键词:个人剂量监测
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 调查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现状,为进一步好做职业健康监护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选取2022-2023年度厦门市因接触射线而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剔除重复人员信息后共7 000人,其中上岗前2 499人,在岗期间4 090人,离岗时411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可从事(继续从事)放射工作、可离岗6 979人,占99.7%;不宜从事21人,占0.3%。不同性别常规医学检查项目中异常率较高的有超重肥胖(35.22%,χ^(2)=43.29,P<0.01)、肝功能异常(33.74%,χ^(2)=153.53,P<0.01)、肾功能异常(25.83%,χ^(2)=195.22,P<0.01)和高尿酸(24.53%,χ^(2)=267.78,P<0.01),且这些指标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射线危害因素相关的检查结果异常率女性普遍高于男性,其中晶状体异常率(χ^(2)=11.38,P=0.001)、白细胞降低率(χ^(2)=12.04,P=0.001)、红细胞异常率(χ^(2)=25.47,P<0.01)、血小板异常率(χ^(2)=88.07,P<0.01)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χ^(2)=6.98,P=0.008)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接害工龄间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现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长期接触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放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提高防护意识,降低射线损害。
曹玉溶杨金德傅清青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电离辐射
某钨业公司白钨矿生产仲钨酸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2年
目的对某钨业公司白钨矿生产仲钨酸铵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相应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钨、硫酸、盐酸、氨、稀土粉尘、噪声、高温、γ射线;稀土粉尘和毒物的检测合格率均达10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3.3%。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傅清青李荫璐杨金德卢燕琼
关键词:钨冶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