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明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篇电容
  • 1篇电容性
  • 1篇电容性能
  • 1篇一锅法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合成
  • 1篇热合成
  • 1篇无模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带
  • 1篇金属
  • 1篇过渡金属
  • 1篇二氧化锰
  • 1篇
  • 1篇MNO2
  • 1篇超电容
  • 1篇MNO

机构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谭轶巍
  • 2篇王东明
  • 1篇朱镜丞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简易一锅法可控合成MnO_2纳米带
2012年
在无模板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以KMnO4、乙酸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通过一锅法水热合成MnO2纳米带,考察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酸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合成的纳米MnO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单分散性的MnO2纳米带,长度为5~10μm,平均宽度和厚度分别约为70 nm和20 nm。
朱镜丞王东明谭轶巍
关键词:水热合成
一种二氧化锰薄膜的简易合成及其增强的电容性能
2014年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出了二维花状δ-MnO2纳米结构,通过引入Au3+离子原位得到了新颖的多孔二氧化锰薄膜结构。并采用XRD、SEM、TEM和BET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Au3+离子导致了二氧化锰形貌和结构的演变。多孔二氧化锰薄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46.49m2/g。在含有1mol/L Na2SO4的三电极电解池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多孔二氧化锰薄膜相比于二维花状δ-MnO2展现出了理想的电容行为和较高的比电容(302vs.212F/g),多孔二氧化锰薄膜电容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多孔孔道和连续的电子传导氧化物骨架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东明谭轶巍
关键词:超电容过渡金属二氧化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