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瑶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轻度
  • 2篇轻度认知
  • 2篇轻度认知障碍
  • 2篇MCI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学生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亚型分类
  • 1篇医科大学学生
  • 1篇疫情
  • 1篇影像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障碍
  • 1篇神经心理
  • 1篇神经心理测试
  • 1篇神经影像

机构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秦瑶
  • 8篇余红梅
  • 5篇白文琳
  • 3篇杨慧
  • 1篇贺鹭
  • 1篇李莉
  • 1篇雷立健
  • 1篇梁瑞峰
  • 1篇张旭辉
  • 1篇解军
  • 1篇赵量

传媒

  • 6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EAIQR模型与Dropout-LSTM模型的西安市COVID-19疫情趋势预测
2024年
目的基于传染病动力学SEAIQR(susceptible-exposed-asymptomatic-infected-quarantined-removed)模型和Dropout-LSTM(Dropout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模型预测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为评估“动态清零”策略防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考虑到西安市本轮疫情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依时变化的参数以及采取的管控举措等特点,构建具有阶段性防控措施的时变SEAIQR模型。考虑到COVID-19疫情数据的时序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深度学习Dropout-LSTM模型。选用2021年12月9日-2022年1月31日西安市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进行拟合,用2022年2月1日-2022年2月7日数据评估预测效果,计算有效再生数(R_(t))并评价不同参数对疫情发展的影响。结果SEAIQR模型预测的新增确诊病例拐点预计在2021年12月26日出现,约为176例,疫情将于2022年1月24日实现“动态清零”,模型R^(2)=0.849。Dropout-LSTM模型能够体现数据的时序性与非线性特征,预测出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R^(2)=0.937。Dropout-LSTM模型的MAE和RMSE均较SEAIQR模型低,说明预测结果更为理想。疫情暴发初期,R 0为5.63,自实施全面管控后,R_(t)呈逐渐下降趋势,直到2021年12月27日降至1.0以下。随着有效接触率不断缩小、管控措施的提早实施及免疫阈值的提高,新增确诊病例在到达拐点时的人数将会持续降低。结论建立的Dropout-LSTM模型实现了较准确的疫情预测,可为COVID-19疫情“动态清零”防控决策提供借鉴。
马艺菲许书君秦瑶李建涛雷立健贺鹭余红梅解军
基于神经心理测试的XGBoost在MCI亚型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利用神经心理测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亚型(Ⅰ型-单认知域遗忘型,Ⅱ型-多认知域遗忘型,Ⅲ型-单认知域非遗忘型,Ⅳ型-多认知域非遗忘型)进行分类,促进MCI亚型早期识别、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方法数据来源于NACC公共数据库,Ⅰ型469人,Ⅱ型538人,Ⅲ型262人,Ⅳ型274人。神经心理测试包括学习记忆、语言功能、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采用随机森林填补缺失值,利用弹性网络选择不同MCI亚型的最佳特征,将这些特征输入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MCI亚型进行分类,并将分类效果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er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比较。评价指标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G-means、AUC以及阳性/阴性临床效用指数(CUI+/CUI-)。结果除Ⅰ/Ⅱ型MCI,4个模型对其他MCI亚型分类准确率均大于80%;除灵敏度和CUI-,XGBoost模型整体分类性能优于其他3个模型;除KNN,其他3个模型临床效用指标均大于0.49,且XGBoost对Ⅰ/Ⅲ、Ⅰ/Ⅳ型分类临床效用大于0.81;XGBoost分类aMCI/naMCI及Ⅰ/Ⅲ型MCI时,最重要的分类特征为延迟10~15min后复现本森图(UDSBENTD),分类Ⅰ/Ⅱ型MCI及Ⅰ/Ⅳ型MCI时,最重要的分类特征为连线B完成总时间(TRAILB)。结论基于神经心理测试的XGBoost对MCI亚型分类性能较好,相较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有所提升,有实际应用价值。
易付良陈杜荣秦瑶张嘉嘉韩红娟葛晓燕崔靖白文琳安建华余红梅
关键词:神经心理测试
XGBoost-SHAP机器学习可解释框架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分类研究
2024年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亚型分类有利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而复杂模型常因分类过程的内部机制不可洞察而饱受诟病,本研究借助可解释技术梳理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决策提供统计支持。方法本研究联合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与沙普利可加性(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构建可解释性框架,用于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和非遗忘型MCI(non-amnestic naMCI)的分类,并根据联合框架输出结果进行解读。结果联合框架输出aMCI和naMCI的最佳分界值为0.51,XGBoost分类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值、AUC分别为92.81%、94.94%、90.54%、0.93、0.96。SHAP个性化预测结果,7号和31号示例个体被预测为aMCI的概率分别为0.27和0.91;全局性解释结果,不同个体随着CEREALL、ORIENT、CDRSUM、LCMF、RSUPMAR、RMEDORBF、LPOSCENM等指标的shapley值增大,患aMCI的风险越大,上述指标可以解释为aM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RENT、MMSEORDA、CRAFTVRS等则相反,可以解释为aMCI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XGBoost-SHAP联合框架用于MCI亚型分类效果较为理想,实现了特定个体不同特征预测效果的比较、不同个体给定特征预测能力的判断,为相关研究者打开了洞察复杂模型内在机制的大门。
易付良陈杜荣杨慧秦瑶韩红娟崔靖白文琳马艺菲张荣余红梅
关键词:可解释性轻度认知障碍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经尿道术后中重度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5年
目的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非经尿道术后中重度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其性能,为准确识别及预防术后中重度CRBD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24年1月—5月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术中需要留置导尿的719例非经尿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数据集中70%作为训练集(n=503例)用于模型的建立,其余30%的数据作为验证集(n=216例)用于模型的内部验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预测因子。基于逻辑回归、K-最近邻、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轻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和弹性网络共7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指数评价模型性能。结果共纳入719例非经尿道手术患者,中重度CRBD患者154(21.4%)例,未发生和轻度CRBD患者565(78.6%)例。预测因子分别为性别、腹部手术、手术类型、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和手术结束前使用曲马多6个变量。基于LightGBM构建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93)、准确率(0.763)、精确率(0.879)、召回率(0.747)和F1指数(0.808)最佳,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基于LightGBM构建的非经尿道术后中重度CRBD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中重度CRBD高危人群,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冯阿虫张旭辉秦瑶李婉生赵玉洁李莉
基于纵向神经影像的MCI认知轨迹与双向转归联合建模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具有连续的疾病谱,既往研究仅单一地将轻度认知障碍(MCI)视为AD的前驱期,忽略MCI向正常认知(NC)的逆转,造成MCI研究的不平衡。随着AD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神经影像数据结构日趋复杂:影像...
秦瑶
关键词:MCI神经影像阿尔茨海默病
基于Landmark模型动态预测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利用Landmark模型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老年人转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概率进行动态估计,为早期发现高危AD患者提供帮助。方法利用312名MCI个体的纵向和生存数据构建三个landmark模型(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利用Brier得分和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选出最优模型进行动态预测。结果模型3的预测性能较好,且FAQ、RAVLT-immediate和海马体体积是MCI转为AD重要的预测变量。在不同随访年,利用模型3和这三个预测变量预测两名MCI个体两年后转为AD的概率。MCI个体1转为AD的概率逐年下降,属于AD低危个体;而MCI个体2转为AD的概率逐年上升,属于AD高危个体。结论本研究对MCI个体向AD转化的概率进行动态估计,可识别AD高危群体。
张嘉嘉秦瑶韩红娟葛晓燕崔靖白文琳余红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
2016年某医科大学学生对雾霾的认知及自我防护意识的现况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对雾霾相关认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现况。方法 2016年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从某医科大学抽取3个专业的595名在校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5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74份,有效回收率为96.50%。529名学生(92.20%)感知校周边雾霾存在,493名学生(85.90%)对学校所在地雾霾情况关注度良好,91.40%的学生认为雾霾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322名学生(56.00%)有佩戴N95口罩的意识,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种类口罩佩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4名学生(28.50%)会刻意在室内摆放一些可能具有防霾效果的物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雾霾天口鼻清洗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3名学生(14.40%)会刻意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以预防雾霾对身体的危害。结论某医科大学多数学生对雾霾具有良好的认知,但部分学生的雾霾防护知识有待增强。
陈晋妮梁瑞峰秦瑶窦克冬王锡瑶赵量
关键词:大学生雾霾
基于Bagging的阿尔茨海默病进程多分类预测研究
2022年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认知正常(cognitive normal,CN)、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arly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at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LMCI)和AD]进行多分类预测,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中的527例个体的27个变量,进行特征选择筛选特征子集、SMOTE过采样处理类别不平衡后构建两个集成分类模型XGBoost和Bagging,并将分类性能与朴素贝叶斯和K-近邻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经SMOTE过采样后构建的Bagging集成模型准确率最高(94.40%);Bagging对EMCI、LMCI和AD的类准确率较高,分别为100.00%、88.00%和87.00%,Bagging模型性能较优。结论本文构建的AD进程多分类Bagging模型,不仅可实现直接多分类,而且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AD的诊疗工作提供借鉴。
张嘉嘉易付良杨慧陈杜荣秦瑶崔靖白文琳韩红娟葛晓燕余红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
张新楠黄颖秦瑶崔靖葛晓燕韩红娟刘龙余红梅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严重程度中介效应
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在阿尔茨海默病不平衡数据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利用自适应合成抽样(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处理类别不平衡数据,结合分类器构建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疾病进程进行分类预测。方法数据源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经随机森林填补缺失值,弹性网络筛选特征子集后,利用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处理类别不平衡数据。分别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四种模型:ADASYN-RF、ADASYN-SVM、加权随机森林(weighted random forest,WRF)、加权支持向量机(weight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WSVM),与RF、SVM比较分类性能。模型评价指标为宏观平均精确率(macro-average of precision,macro-P)、宏观平均召回率(macro-average of recall,macro-R)、宏观平均F1值(macro-average of F1-score,macro-F1)、准确率(accuracy,ACC)、Kappa值和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结果ADASYN-RF的分类性能最优(Kappa值为0.938,AUC为0.980),ADASYN-SVM次之。利用ADASYN-RF预测得到的重要分类特征分别为CDRSB、LDELTOTAL、MMSE,在临床上均可得到证实。结论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都能辅助提升分类器性能,但ADASYN算法更优。
杨慧易付良陈杜荣秦瑶韩红娟崔靖白文琳马艺菲张荣余红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