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为佳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层序
  • 1篇东营凹陷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断层
  • 1篇断层转折褶皱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潜力
  • 1篇运动学特征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演化
  • 1篇褶皱
  • 1篇民丰洼陷
  • 1篇几何学
  • 1篇几何学特征
  • 1篇构造样式
  • 1篇凹陷
  • 1篇边界断层
  • 1篇不整合
  • 1篇不整合面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桂宝玲
  • 3篇何登发
  • 3篇陈为佳
  • 2篇高丽明
  • 1篇王俊辉
  • 1篇李瑞磊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宽裂谷的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宽裂谷是一类重要的大陆伸展构造样式,野外工作与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相结合是研究宽裂谷构造样式的主要方法。国外学者对宽裂谷进行了较多研究,集中于其形成与持续时间、构造样式、岩浆活动特征等方面。试图在广泛的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宽裂谷的定义及其构造特征,通过盆岭省和爱琴海盆地的地质剖面验证宽裂谷构造样式,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宽裂谷的形成受控于区域性的低角度拆离面,它同时控制了变质核杂岩的发育,拆离面之上发育高角度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控制宽裂谷构造样式的参数主要有:伸展应变速率及地壳组成、初始的地壳厚度和岩石圈热状态、岩石圈的机械不稳定程度、岩石圈抗张强度与重力的对比关系。动力学机制上,宽裂谷可能主要由被动裂谷成因机制控制;运动学机制上,宽裂谷通常由简单剪切或简单剪切与纯剪分层拆离机制控制。以期对认识中国东北地区宽裂谷系统的构造样式与成因提供帮助。
陈为佳何登发桂宝玲
关键词:构造样式动力学机制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边界断层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约束和井资料控制下,通过二维及三维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民丰洼陷边界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剖析。根据边界断层走向及倾角、倾向等特征,将研究区边界断层分为西、中、东3段,认为断面是由多个倾斜面以轴面连接而成的曲面,建立了其三维几何学形态模型。民丰边界断层断面可视为以6条横向轴面和4条垂向轴面连接的倾斜面,可划分为11个区。运用正断层转折褶皱理论,对民丰边界断层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西、中、东3段的平衡剖面进行对比,认为其在发育前期以旋转运动为主,后期以剪切正断层转折褶皱模式发育。民丰边界断层中段发育犁式正断层,而西、东段发育断坪,为座椅式正断层。西、中段断层活动强度受次级断层——胜北断层的影响,断层旋转程度由西向东减弱。在东营组沉积末期边界断层反转程度大致自西向东增大。
高丽明何登发桂宝玲王俊辉陈为佳
关键词:东营凹陷民丰洼陷边界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断层转折褶皱
松南地区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被引量:20
2014年
松南地区地跨兴蒙-吉黑褶皱带、华北板块及其北缘增生带等大地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一系列晚中生代小规模、强改造断陷盆地,目前已在陆家堡、张强、彰武等断陷发现了油气田。剖析这些强烈改造断陷的构造-地层层序及其演化历史,是深入认识地区的含油气潜力、持续拓展油气发现的基础。本文基于研究区最新的探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周缘1∶250 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建立研究区内的地层系统;依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划分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阶段,探讨盆地形成历史。研究认为,松南地区主要受环太平洋构造带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体制的控制,发育一系列白垩纪的"小规模、多旋回、强改造"断陷-坳陷盆地;发育下白垩统义县组底部、泉头组底部和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底部等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划分出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盆地反转构造层等4套构造层;松南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坳陷期、晚白垩世末反转期等3个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演化控制了区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规律,成藏演化经历了早白垩世深埋成烃成藏,晚白垩世末抬升调整的过程,油气藏具有"规模小、环生油洼陷分布"的特征;断陷构造层是目前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陈为佳何登发桂宝玲高丽明李瑞磊
关键词:不整合面盆地演化油气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