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小霞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双相
  • 3篇双相钢
  • 2篇应变速率
  • 2篇变速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应变速率敏感...
  • 1篇应变硬化行为
  • 1篇铁素
  • 1篇铁素体
  • 1篇铁素体晶粒
  • 1篇铁素体晶粒尺...
  • 1篇晶粒
  • 1篇晶粒尺寸
  • 1篇高应变
  • 1篇高应变速率
  • 1篇高强
  • 1篇本构
  • 1篇本构方程
  • 1篇超高强
  • 1篇尺寸

机构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首钢集团

作者

  • 3篇宋仁伯
  • 3篇代启锋
  • 3篇关小霞
  • 2篇郭志飞
  • 1篇范午言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铁素体晶粒尺寸对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DP980动态变形行为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研究铁素体晶粒尺寸对铁素体—马氏体冷轧双相钢DP980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通过连续退火试验,得到两组马氏体体积分数相同、而铁素体晶粒尺寸不同的试样。选取应变速度为1×10-4s-1和1×10-2s-1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选取应变速度为500 s-1、1 000 s-1和1 750 s-1在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Split Hopkinson tensile bar,SHTB)上进行动态拉伸试验。使用不考虑晶粒尺寸影响的Johnson-Cook(J-C)率相关模型和考虑晶粒尺寸影响的修正的Khan-Huang-Liang(KHL)率相关模型分析双相钢的动态变形行为,并引入可决系数R2来判定试验结果与模型的吻合关系。分析结果得出修正的KHL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可决系数R2达到了0.998 7,表明修正的KHL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DP980材料在低应变速度和高应变速度下的变形行为,能够反映铁素体晶粒尺寸对DP980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
代启锋宋仁伯关小霞郭志飞
关键词:双相钢本构方程
DP1180双相钢在高应变速率变形条件下应变硬化行为及机制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装置对DP1180冷轧双相钢分别进行应变速率为0.001 s^(-1)和500,1750 s^(-1)的准静态和动态拉伸实验,根据修正的Swift真应力-应变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用修正的Crussard-Jaoul分析法计算出修正的Swift模型的应变硬化指数.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和动态拉伸下,都存在两阶段应变硬化特性,第一阶段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变硬化能力增强;第二阶段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变硬化能力减弱;转折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加从3.12%减小到1.28%.在高应变速率下,马氏体附近的铁索体由于受到变形协调性的限制,形成位错结构胞块,其尺寸可达约90 nm,而且几何必需边界(GNB)的存在使得DP1180双相钢在高应变速率下变形过程中不至于瞬间破坏;在应变速率为1750 s^(-1)时,绝热温升△T=103℃使得马氏体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代启锋宋仁伯范午言郭志飞关小霞
关键词:双相钢高应变速率
超高强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在动态拉伸变形条件下组织和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分段淬火连续退火实验,获得两组铁素体晶粒尺寸大致相同、马氏体体积分数不同的双相钢。选取应变速率为10-4s-1进行准静态拉伸实验;选取应变速率为500s-1和2250s-1在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技术进行动态拉伸实验。利用动态因子、Feret比率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超高强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在动态拉伸变形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应变速率效应在双相钢的动态变形行为中主要起强化作用;马氏体体积分数越低的双相钢应变速率敏感性越大;相比抗拉强度而言,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屈服强度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更大。计算在应变速率为2250s-1动态拉伸变形下产生绝热温升分别为98K和89K,并抵消部分应变速率强化作用。
代启锋宋仁伯关小霞
关键词:双相钢应变速率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