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明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免疫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猩红热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免疫...
  • 1篇乙型肝炎疫苗
  • 1篇疫苗
  • 1篇水工
  • 1篇水工程
  • 1篇水质
  • 1篇水质监测
  • 1篇水质卫生
  • 1篇农村
  • 1篇农村改水

机构

  • 5篇新乡市疾病预...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叶明
  • 2篇刘丹
  • 2篇程栋
  • 1篇段双霞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肝脏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17年新乡市农村改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新乡市农村改水工程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为工程结果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进而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方法 2017年对新乡市8个县(区)的263口井进行采样,共采集到526份水样,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结果共检测526份深井水, 185份合格,其中枯水期272份,84份合格,丰水期254份,101份合格。总体合格率为35.2%,丰水期30.1%,枯水期40.1%,主要问题为菌落总数超标和高氟水、苦咸水、高砷水。农村改水总体合格率排布为辉县市>原阳县>卫辉市>获嘉县>新乡县>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P<0.05)。结论新乡市农村改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低,菌落总数超标多,水质存在微生物污染。
叶明李伟刘丹程栋王梅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
2013-2017年新乡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新乡市2013-201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并分析新乡市2013-201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汇编,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乡市2013-2017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间新乡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225.567,P=0.000);甲肝、丙肝及未分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1.209、268.194、21.723,P=0.001、0.000、0.000);乙肝的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总体下降趋势(χ~2_(趋势)=3.913,P=0.048),戊肝的报告发病率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总体下降趋势(χ~2_(趋势)=4.268,P=0.039)。自2013年以来,乙肝的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13.182,P=0.000),丙肝及与未分型肝炎的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99.649、12.917,P=0.000、0.000)。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8∶1。发病主要集中在20~64岁人群,共28 543例,占病例总数的84.16%,其中25~29岁人群的构成比最高,占病例总数的13.41%。发病以农民为主(56.21%)。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郊区市县,累计报告病例数前3位依次为延津县(21.57%)、卫辉市(13.88%)和封丘县(11.73%)。结论新乡市居民的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预警,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
叶明刘丹程栋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基于指数平滑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河南省猩红热发病趋势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索指数平滑状态空间模型(ESSS)在河南省猩红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为未来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猩红热发病时间序列,使用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数据建立ESSS模型和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SARIMA),并将它们的拟合及预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SARIMA(1,0,0)(0,1,1)12和ESSS(M,AD,M)模型被识别为最佳的拟合模型,并使用它们分别对2018年的月数据进行预测。比较发现,ESSS(M,AD,M)模型的拟合和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误差率、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均方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SARIMA(1,0,0)(0,1,1)12模型,特别在预测方面,上述指标的值更小。结论ESSS模型在预测猩红热发病序列方面优于SARIMA模型,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对猩红热未来的流行模式进行预测。
叶明王永斌徐璐王梅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率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小儿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合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小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48例足月出生且出生后24 h内完成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未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其中纳入确诊为HCMV感染的患儿74例计为观察组,另选未被HCMV感染的新生儿74例计为对照组。全程免疫后检测两组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IL-6水平,记录两组对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情况,检测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水平(CD3^(+)、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血清抗-HBs水平、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对乙肝疫苗初次免疫保护应答率(67.57%)低于对照组(85.14%)(P<0.05);观察组新生儿CD3^(+)、CD4^(+)、CD4^(+)/CD8^(+)等低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会使新生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失衡和抑制状态,导致机体对乙肝疫苗初次免疫时免疫应答率降低,应答强度减弱。
叶明徐璐赵子华段双霞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细胞免疫指标
2种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2种方案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389例,按照孕妇意愿分为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三联治疗组279例采用三联疗法进行干预,即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乙型肝炎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应用;对照组110例未进行干预治疗。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271例作为HBIG组,采取HBIG接种法对孕妇进行干预。比较3组孕妇产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孕妇110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16例(14.55%),其中HBeAg阳性孕妇68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12例(17.65%);HBeAg阴性孕妇42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9.52%)。三联治疗组孕妇279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7例(2.50%),其中HBeAg阳性孕妇140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2.86%);HBeAg阴性孕妇139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例(2.16%)。HBIG组271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7例(2.58%),其中HBeAg阳性孕妇137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2.92%);HBeAg阴性孕妇134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例(2.24%)。三联治疗组与HBIG组出生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1.00);三联治疗组和HBI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5,P<0.01;χ2=17.809,P<0.01)。结论三联疗法和HBIG接种法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均有较好效果,且效果相当,故主张应用简单方便的HBIG接种法。
叶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母婴垂直传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