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热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能量平衡
  • 1篇暖季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阻尼
  • 1篇黄河源区
  • 1篇季风
  • 1篇高原季风
  • 1篇覆盖度
  • 1篇附加阻尼
  • 1篇高寒湿地
  • 1篇参数化
  • 1篇粗糙度

机构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篇文军
  • 3篇王欣
  • 3篇贾东于
  • 3篇陈金雷
  • 3篇周娟
  • 1篇刘蓉
  • 1篇马耀明
  • 1篇王作亮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植被对黄河源区水热交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2013—2014年6—8月黄河源区近地面的观测数据进行CLM4.5单点模拟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水热交换影响和能量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1)100%植被覆盖与控制试验(植被覆盖度为50%)向上短波的模拟差值为-6.76 W·m^(-2),裸地(植被覆盖度为0%)与控制试验的差值为7.76 W·m^(-2)。(2)植被覆盖度降低对向上长波辐射的模拟影响较大,其中裸地与控制试验的向上长波辐射模拟差值为5.34 W·m^(-2),而100%植被覆盖与控制试验的向上长波模拟差值仅为-0.62 W·m^(-2)。(3)叶面积指数减少会使地表反照率增大,但辐射通量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其中向上短波平均增加1.35 W·m^(-2),潜热平均减小8.43 W·m^(-2)。(4)叶面积指数增加会使向上长、短波减少,同时潜热通量输送增大,且叶面积指数增加后,向上长波辐射、感热的变化范围略大于叶面积指数减少时。(5)净辐射受到云的影响较大,其变化范围为200~461 W·m^(-2)。6—7月的土壤热通量在2013年不同深度均达到峰值,其中5 cm深处土壤热通量在6—7月的平均值为6.25 W·m^(-2),最大值为30.34 W·m^(-2)。
贾东于文军马耀明刘蓉王欣周娟陈金雷
关键词:黄河源区能量平衡植被覆盖度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季风演变及其与土壤湿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利用1979-2014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构建了一个能更有效反映季风演变过程的高原季风新指数(ZPMI),并与已有高原季风指数TPMI、DPMI和QPMI进行对比分析。发现TPMI反映的高原夏季风爆发和撤退的时间较ZPMI、DPMI提前1~2个月左右,ZPM I能更好的反映高原上季风降水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而其冬季风和夏季风具有相似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总体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夏季风增强的趋势更显著。同时,ZPMI也能够较好的描述高原上的气象要素特征,即:在强季风年,高原中、东(西)部降水多(少),气温高(低);而弱季风年,则与之相反。高原晚春(4-5月)土壤湿度与当年高原夏季风存在显著的相关,当4-5月高原中部、东部地区土壤湿度偏大(小)、西部土壤湿度偏小(大)时,高原夏季风偏强(弱)。
周娟文军王欣贾东于陈金雷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土壤湿度
黄河源高寒湿地—大气间暖季水热交换特征及关键影响参数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湿地是由陆地和水体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功能,黄河源高寒湿地作为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对其下垫面水热交换特征及关键影响参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麻多黄河源气候与环境变化观测站2014年6~8月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大气间暖季水热交换特征,并利用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简称CLM)模拟了热通量变化,提出针对高寒湿地的粗糙度优化方案。主要结果如下:(1)暖季向上、向下短波与净辐射的平均日变化规律一致,向上、向下长波平均日变化平缓,地表温度升高相对于向下短波具有滞后性,潜热通量始终为正值并大于感热通量;(2)温度变化显著层结为20 cm以上土壤浅层,存在明显的日循环规律,土壤中热量09:00(北京时,下同)下传至5 cm深度,温度升高,11:00至10 cm深度,13:00至20 cm深度,18:00后开始上传,温度降低,40 cm及以下深度受此影响较小,热量在土壤中整体由浅层向深层输送;(3)土壤湿度平均日变化小,5 cm深度为土壤湿度最小层,10 cm深度为最大层;(4)麻多高寒湿地动力学粗糙度Z0m在暖季变化稳定,可作为常数,Z0m=0.0143 m;(5)提出更加适合高寒湿地下垫面暖季附加阻尼k B-1参数化方案,使得热通量模拟效果较CLM原始方案有所提高。以上结果对于研究湿地下垫面陆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陈金雷文军王欣张堂堂贾东于周娟王作亮
关键词:高寒湿地参数化粗糙度附加阻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