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海霞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脑损伤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酸性蛋白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纤维酸性
  • 2篇胶质纤维酸性...
  • 2篇VEGF
  • 2篇GFAP
  • 2篇病理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2篇创伤性脑损伤
  • 1篇缺氧
  • 1篇缺氧诱导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机构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3篇巩海霞
  • 2篇刘长海
  • 2篇武彦
  • 1篇贾富全
  • 1篇张曙光
  • 1篇顾捷
  • 1篇李志军
  • 1篇荣荣

传媒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GFAP和VEGF在创伤性脑损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创伤性脑损伤是世界上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损伤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可作为颅脑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其表达变化规律、峰值出现时间,与创伤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损伤时间的推断密切相关,对于法医病理学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进行综述。
巩海霞刘长海贾富全武彦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创伤性脑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两种蛋白及其mRNA在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表达的规律,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创伤组,分别于颅脑创伤后1、2、4、6、8、10、12、16、18 h和24 h处死,解剖取其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上述两种蛋白和其mRNA在不同损伤时间组的表达及变化规律。结果:NF-κB蛋白的表达在损伤后1 h开始升高,18 h出现表达高峰期,18~24 h出现平台期,损伤组除伤后1 h和2 h组外,其他各组NF-κB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F-κB mRNA于损伤后1 h开始表达,6 h达高峰,持续至24 h,各损伤组NF-κB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伤后6 h呈阳性表达,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伤后24 h表达最强,损伤组除伤后1、2、4 h组外,其他各组HIF-1α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mRNA于损伤后4 h开始表达,18 h达高峰,持续至24 h,损伤组除1、2 h组外,其他各组HIF-1α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损伤后NF-κB和HIF-1α及其mRNA的表达均随损伤时间变化而变化,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能够成为损伤时间推断的候选因子。
刘长海武彦顾捷巩海霞荣荣张曙光李志军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核转录因子-ΚB缺氧诱导因子
GFAP和VEGF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GFAP、VEGF的表达规律,并以此推断脑损伤后经过的时间,进而为法医病理及法医临床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7个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按照损伤后经过...
巩海霞
关键词:闭合性颅脑损伤病理机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