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白云鄂博铁矿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矿业工程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更多>>
内蒙古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 被引量:19 2021年 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田内褶皱及断层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矿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中元古代—海西期至少发育4期构造活动,包括近东西向控岩断层(F1)、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近东西向褶皱和韧性剪切构造、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F3),并将其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认为:①沿白云石碳酸岩与顶底板围岩界线分布的近东西向断层控制了白云石碳酸岩的产出和矿体的形成;②白云石碳酸岩侵位之后,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对矿体进行了第一次破坏,导致主矿、东矿的深部矿体向东平移,钻孔WK14-01的深部矿体应为主矿深部的矿体平移所致;③成矿期后发育一期近南北向的挤压变形事件对矿体进行了第二次破坏,导致矿区白云鄂博群紧闭褶皱的形成和矿体发生透镜体化;④主矿、东矿之间的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对矿体进行了第三次破坏,导致主、东矿位置的错动。这些认识将对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柯昌辉 孙盛 赵永岗 李以科 徐仲元 郝美珍 李瑞萍 张丽关键词:白云鄂博矿床 矿田构造 找矿预测 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 2025年 提出了一种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以克服单纯数据驱动建模地质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该建模方法基于普通克里格法构建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提取地质冶金学变量特征,引入马尔可夫随机场量化地质冶金学矿域的空间相关性特征,采用贝叶斯理论将二者集成,构建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矿域划分模型,最后融入矿山生产知识经验,引导和约束划分过程。此外,该建模方法采用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建模和矿域划分迭代优化的策略以提升模型精度。白云鄂博矿建模应用本文方法,划分了7个地质冶金学矿域。对比实验表明,相较于高斯混合模型和K-means聚类方法的结果,该建模方法提升了地质冶金学矿域的空间连贯性和地质可解释性,能为矿山精细化开发及多矿种综合利用的转型提供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信息支持。 陈进 徐万红 张丽 邓浩 毛先成 王国栋关键词:数据驱动 知识驱动 白云鄂博矿区深边部铁矿床勘查突破及启示 被引量:11 2022年 围绕白云鄂博矿山寻找铁矿接替资源的急迫需求,聚焦构造对深部矿体控制作用,开展复杂地形及强干扰地区重力-磁法-电法-高精度反射地震综合勘查示范研究。通过一系列专题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笔者构建了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模式和新的勘查模型,提出矿区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导致了主矿、东矿深部矿体向东平移的新认识,明确指出深部存在受构造控制的铁矿体,并圈定了找矿靶区3处。通过钻探验证实现了铁矿找矿突破,目前在2号靶区已施工的15个钻孔全部见矿,钻孔控制最大铁矿层累计视厚度达327.2 m。靶区深部厚大铁矿体的发现,是科研指导勘查,降低勘查风险,提高找矿效率的典型实践,大幅度提升了白云鄂博资源保障能力,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 李以科 柯昌辉 王登红 赵永岗 佘宏全 李瑞萍 郝美珍 王安建 邓震 高玉璞 张强 张丽 李进文 胡古月 刘云 郭宾 苑星宇关键词:地质学 战略性矿产资源 综合勘查 铁矿 白云鄂博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关键矿产成因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关键矿产的元素赋存形式对矿产超常富集机制和资源综合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键矿产的元素赋存形式大多以细小矿物、吸附或类质同象的方式存在,不易于直接观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其进一步认识和综合利用的难度,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可以在微纳米尺度上从结构和成分方面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文章扼要地介绍了TEM的基本原理、工作模式、样品制备的方法及工作流程,并根据国内关键矿产的类型与元素赋存形式综述了TEM在关键性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稀贵金属、能源金属以及黑色和有色金属等6类矿产中成因机制研究的应用进展情况,指出了限制TEM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于洪 王登红 王登红 李文渊 李红艳 王栋 王栋 李以科 柯昌辉 包晓明 张丽 苑星宇关键词:地球化学 透射电子显微镜 赋存状态 微区分析 拨开成矿疑云,重绘白云鄂博矿藏图景 2024年 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的白云鄂博矿床富含铁、稀土、、萤石、、钾等多种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是一座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伴生矿床。为摸清白云鄂博资源“家底”,破解白云鄂博面临的铁矿资源枯竭、成矿系统认识不足等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项目组扎根白云鄂博矿区,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矿床成因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等工作,最终实现复杂条件下找矿技术方法创新与勘查突破,同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科学发现。 张丽 张丽 李以科 赵永岗 李瑞萍 高玉璞关键词:白云鄂博矿床 成矿系统 深部找矿预测 勘查突破 主采场岩石胶运系统排土场位置调整研究 2017年 根据主采场目前执行的设计,岩石胶运系统排土场需要征地68.76万m2,为了保证排土场容积满足生产需求条件,避免产生征地费用,对主采场岩石胶运系统排土场位置进行调整研究。此次研究对稀土白云岩胶带排土场按占地不同提出三种方案。最终确定在铁矿网围栏范围内进行排土场位置调整。 张丽 田琦 贾瑞敏关键词:排土场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矿区尖山组沉积源区、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白云鄂博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围岩尖山组为一套绿片岩相硅质碎屑岩组合,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及物源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ICP-MS方法对矿区尖山组的变质砂岩及变质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变质细砂岩样品Z5246的锆石年龄为2645~1147 Ma,包含两个主峰值年龄,分别为2510和1390 Ma;变质砂岩样品By23281锆石年龄为2722~1847 Ma,包含3个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7、1925和1859 Ma。结合锆石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变质砂岩样品By23281中2722~1847 Ma的锆石属于未受热液改造的碎屑锆石,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应晚于1847 Ma;而结合野外特征、锆石形貌及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变质细砂岩样品Z5246中1761~1147 Ma的年龄反映了后期热液改造的过程,也进一步佐证了白云石碳酸岩的岩浆成因。结合矿区及周边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矿区尖山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宙基底和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岩,最终形成于中元古代,之后受到白云石碳酸岩岩浆期热液的明显改造。矿区尖山组碎屑岩的年龄数据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代-元古代的陆壳增生、碰撞及裂解事件,为研究太古代-元古代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杨建军 王东升 佘宏全 李以科 杨月后 柯昌辉 张丽 赵剑 赵阳 郭宾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热液改造 白云鄂博主矿岩、矿石中F与S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2025年 文章基于近年白云鄂博主矿生产的穿孔数据,按铁品位将岩、矿石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总结了各个类型岩、矿石中F与S含量分布规律及其空间耦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鄂博主矿F元素的主要赋存矿物为萤石和氟碳铈矿,S元素的主要赋存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和方铅矿。在F与S元素含量分布方面,随着矿石铁品位升高,F与S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方面,F与S元素与铁矿石在空间上关系最密切,随着F与S含量升高,F与S元素在空间分布范围逐渐变小,叠合区也逐渐减小且分离,呈异体相间分带的分布特征。 王云 苑星宇 田琦 张丽 严钊 孟文祥关键词:F 提升ER9350型液压铲冬季生产效率的方法 2014年 文章分析EP9350型电铲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其生产效果的原因,通过完善操作及日常保养、检查、排障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ER9350型液压铲冬季高效率低成本运行。 孙晓军 李冬青 张丽半干旱地区风能驱动空气取水装置的性能研究 2025年 为解决空气取水机在半干旱地区适用性低和能耗大的问题,在冷凝结露、风电、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风能驱动空气取水装置。对低露点温度和高露点温度两种条件进行空气取水实验,分析了空气取水装置在半干旱地区的可行性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冷凝结露式空气取水技术可以应用在半干旱地区;低露点温度条件下,以“结霜-除霜”的方式周期式取水,相对湿度越高,蒸发器翅片上结霜速率越快;在相同相对湿度条件下,高露点温度是低露点温度取水量的3.5倍;相对湿度越高,取水量越大,相对湿度大于80%条件下取水效果最佳,取水量可达15000 mL/h以上;在相同露点温度条件下,低温-高相对湿度比高温-低相对湿度的取水量多。 周瑞 王森 杨任新 张丽 胡骏 高春庆 徐健关键词:相对湿度 取水量 风力发电 半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