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波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沉积物
  • 2篇渭河陕西段
  • 2篇河床沉积物
  • 1篇氮磷
  • 1篇氮磷释放
  • 1篇摇蚊
  • 1篇摇蚊幼虫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生物扰动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草...
  • 1篇农户
  • 1篇农户土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产业
  • 1篇农业产业结构
  • 1篇农业产业结构...
  • 1篇总氮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张波
  • 5篇宋进喜
  • 4篇曹明明
  • 2篇杨小刚
  • 2篇陈海
  • 2篇王元元
  • 2篇张军龙
  • 1篇王俊
  • 1篇庞国伟
  • 1篇雷敏
  • 1篇杨明楠
  • 1篇薛健
  • 1篇杨维鸽
  • 1篇陈佳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被引量:23
2010年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地利用驱动力在不同尺度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学者们关注。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研究区域,在地形图、航片解译数据及2009年实际测量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多层次模型的理论,借助HLM6.07(student)软件工具,构建从地块(微观尺度)到农户(中观尺度)的二层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模型,试图揭示微观层面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选择种植土豆、谷子作物的土地利用决策与地块的自然因素和农户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关;②农户种植土豆、谷子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③将多层次模型应用到从微观尺度到中观尺度分析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为进一步构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微观尺度(地块)、中观尺度(农户)、宏观尺度(村庄)的三层模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研究土地利用决策机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杨维鸽陈海杨明楠张波庞国伟
关键词:农户
米脂县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农户是退耕还林(草)的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参与性农村评估调查(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方法,对米脂县退耕区8个行政村的325户退耕农户的退耕认知、退耕后家庭收入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虽然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持支持态度,但是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为此,需要协调好3个方面的关系:(1)劳务输出与退耕区的发展;(2)退耕区与农业产业发展;(3)农业补贴与农户增收。
张波曹明明陈海王俊雷敏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渭河陕西段潜流带污染特征及其对河水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河流潜流带沉积物间隙水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其污染物迁移转化对河水的影响,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测试分析,2013年6月和12月对渭河陕西段4个研究点沉积物中含水率、有机质(OM)的特征和总氮(TN)、总磷(TP)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分别对TN、TP、有机质在沉积物、间隙水和河水的迁移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质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大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波动下降的趋势,但眉县在12月的10 cm以下反而随深度增加而上升;2沉积物中TP、TN在夏季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55 mg·kg-1和13.52 mg·kg-1,在冬季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8 mg·kg-1和2.91 mg·kg-1,含量偏高,属严重污染,且夏季污染程度高于冬季。沉积物、间隙水和河水TP、TN含量的比较表明,三者之间存在"汇"与"源"的关系,沉积物间隙水TP、TN含量高于河水TP、TN含量,具有向河水释放的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间隙水与河水中的TP、TN和有机质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和沉积物中的TP、TN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各介质氮磷间的相关性较冬季显著。
陈佳宋进喜杨小刚张波李佳选
关键词:河水间隙水总氮总磷渭河陕西段
渭河河床沉积物颗粒组成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正确认识河流沉积物颗粒组成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测算河床渗透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渭河关中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头下降竖管渗透实验法对渭河关中段4个河段的43个点位做渗透系数的原位测定,获取各点位的垂向渗透系数(Kv)值。对测定点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Kv与沉积物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垂向渗透系数与其沉积物的含砂量以及砂土与黏土含量比值均呈指数正相关,与黏土率呈指数负相关。研究获得的垂向渗透系数与沉积物颗粒组成的拟合方程为通过颗粒分析计算垂向渗透系数提供了依据。
张波宋进喜曹明明
关键词:河床沉积物
摇蚊幼虫与霍甫水丝蚓扰动对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氧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定量研究河床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对污染物的影响效应,对于维护河流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基于室内实验模拟摇蚊和霍甫水丝蚓对河床沉积物的扰动过程,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氮、磷释放以及生物扰动对上覆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在相同的沉积物环境中分别放入单一物种,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空白组,摇蚊幼虫组的上覆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净增量分别为2.32、0.787、0.105 mg·L-1,霍甫水丝蚓组的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净增量分别为0.72、0.462、0.063 mg·L-1,表明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的扰动作用均能促进沉积物中氨氮、总氮、总磷向上覆水中的释放,且摇蚊幼虫对污染物释放的作用效果比水丝蚓更明显;当摇蚊幼虫和水丝蚓混合放入后,摇蚊幼虫对沉积物中氨氮、总氮、总磷释放起主要促进作用;在混合实验组(摇蚊23条,霍甫水丝蚓47条)中,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净增量均低于单一物种的摇蚊组和水丝蚓组,表明在该组中,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在沉积物中共同扰动作用对氮、磷释放的促进效果减弱;对上覆水中溶解氧浓度而言,摇蚊所占比例越高,溶解氧浓度就越低,且上覆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变化,会影响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效果.
王元元宋进喜蒋卫威程丹东薛健杨小刚张波张军龙
关键词:生物扰动摇蚊幼虫沉积物氮磷释放
河床沉积物中有机质对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水头下降立管法对渭河5个区域的河床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在室内分析其粒径分布及有机质含量。运用SPSS18.0软件分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关系。结论为:有机质主要通过改变黏土的结构从而改变沉积物的结构,进而影响垂向渗透系数值的大小;有机质对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关系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及黏土含量的组合关系密切相关。
张波宋进喜曹明明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质含量
渭河陕西段河床渗透系数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水头下降竖管法对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渭河陕西段的5个区域河床垂向渗透系数(Kv)进行计算,分析其变化规律并试图通过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揭示Kv值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1)渭河草滩段河床的Kv值大于其它4个点位;2)草滩段Kv值具有较为强的时间变异,其它4个点位Kv值在较小范围内变动即趋于稳定;3)2013年5月以后各点位的Kv值比较接近;4)河水温度差异对Kv值的时空变化有一定的影响;5)河床沉积物的类型差异是Kv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6)不同类型的河床沉积物对Kv值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但Kv值均与沉积物的孔隙率(n)和不均匀系数(Cu)相关。
张波宋进喜曹明明蒋卫威王元元张军龙
关键词:K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