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种源
  • 3篇红椿
  • 2篇植物根
  • 2篇植物根系
  • 2篇植物种植
  • 2篇生态效果
  • 2篇土壤污染
  • 2篇污染
  • 2篇斜坡
  • 2篇护坡
  • 2篇护坡结构
  • 2篇不同种源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理变异
  • 1篇调节剂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引物
  • 1篇引物筛选
  • 1篇幼苗

机构

  • 9篇嘉应学院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环境工程...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朱芹
  • 3篇陈晓阳
  • 3篇阙青敏
  • 3篇李培
  • 2篇许良政
  • 2篇李姣清
  • 2篇刘惠娜
  • 2篇李俊成
  • 2篇魏芳
  • 1篇邓小梅
  • 1篇欧阳昆唏
  • 1篇廖柏勇
  • 1篇何优选
  • 1篇湛欣
  • 1篇张俊杰
  • 1篇王芳

传媒

  • 2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用于斜坡上种植植物的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斜坡上种植植物的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包括沿着斜坡坡面设置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顶部还依次设置有培土层和护砌层;所述护坡结构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斜坡上的植物种植组件,所述植物种植组件依次贯穿所述护砌层、...
许良政李姣清朱芹刘惠娜
文献传递
复硝酚钠浸种对重金属胁迫决明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筛选复硝酚钠最适浸种浓度,探讨复硝酚钠对缓解决明子重金属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硝酚钠对决明子发芽、幼苗株高和干重,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尤以浓度为2㎎/L浸种效果最好.随Pb、Cu和Zn浓度升高,决明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干重逐渐降低,复硝酚钠浸种可缓解低浓度重金属对发芽率、苗高和干重的胁迫,但会加剧高浓度重金属胁迫.复硝酚钠缓解Cu和Zn对发芽率、株高和干重胁迫效果好于Pb.
朱芹
关键词:复硝酚钠浸种胁迫决明子
激素配比及无机盐浓度对阿月浑子组培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提高组培苗的继代系数以及降低褐化率,进而为生根试验作基础,对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试验中激素浓度的配比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以及方差分析方法对阿月浑子组培苗诱导率、污染率、褐化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茎段作为外植体的组培试验启动阶段中,最佳激素配比方案是6-BA4.0mg/L+IBA0.05mg/L+NAA0.02mg/L;当培养基采用低无机盐质量浓度的DKW培养基,即1/2DKW时,外植体诱导分化较早,且褐化率低,污染率低,组培苗生长健壮。
魏芳朱芹
关键词:阿月浑子激素配比
红椿SRA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优化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体系内的不同组分,建立适用于红椿SRA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并进一步从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为红椿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针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5个因素各设置8个水平,先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浓度梯度,后在确定的梯度范围内选定4个水平,按照正交试验L16(45)进行优化,结合正交直观分析法和新复极差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确定最优体系为总体系25μL,模板DNA 25 ng,上下游引物各0.3μmol·L^(-1),Taq DNA聚合酶1U,Mg2+2.5 mmol·L^(-1),d NTP 0.3 mmol·L^(-1)。利用稳定的SRAP-PCR体系,从1 505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0对优质引物组合。[结论]通过不同种源红椿基因组DNA的重复验证,获得了稳定清晰、多态性较强的扩增条带,表明所确定的最优体系稳定可靠,适用性较强,可用于不同种源红椿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后续实验。
李培阙青敏王芳李俊成朱芹廖柏勇陈晓阳
关键词:红椿SRAP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河南两种源山茱萸抗寒性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河南西峡县、鲁山县两种源一年生和两年生山茱萸为试材,在8月份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333)与6-苄基腺嘌呤(6-BA)按质量比1:1配比混合,研究其对山茱萸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峡县一年生山茱萸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450mg/L的抗性最强。
朱芹魏芳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种源山茱萸抗寒性
用于斜坡上种植植物的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斜坡上种植植物的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包括沿着斜坡坡面设置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顶部还依次设置有培土层和护砌层;所述护坡结构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斜坡上的植物种植组件,所述植物种植组件依次贯穿所述护砌层、...
许良政李姣清朱芹刘惠娜
文献传递
红椿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节律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揭示红椿Toona ciliata 18个种源的苗期生长规律,为培育优质红椿苗木和选择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红椿18个种源一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测,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获得遗传变异系数,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曲线拟合,估算生长参数,分析苗高、地径与地理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红椿苗期苗高和地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3.31%和36.25%;参试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地理变异以经度控制为主。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模式;在观测期间,苗高与地径生长都出现2次高峰;不同种源红椿生长性状的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为0.971~0.99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可将红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及生长后期3个阶段。参试红椿种源在各个时期的起始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红椿苗高和地径遗传潜力大。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明显,采种点由东到西苗高及地径生长变快。苗期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在速生期中,华中及华东地区种源苗高和地径快速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但生长量较小,并且年总生长量较低。
李培阙青敏吴林瑛朱芹朱芹
关键词:红椿种源生长节律地理变异
适合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究被引量:8
2016年
传统实验室开放模式面临开放形式和内容单一,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嘉应学院采用"以方案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分层次、有侧重"的新模式,通过设立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方案,制定多类型的开放项目,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开放项目,特别是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开放项目,从而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通过3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提高了师生参与实验室开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本实现了全校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朱芹何优选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
不同种源红椿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自中国的29个种源及1个澳大利亚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种源地选取母树30株,株距50 m以上。澳大利亚种源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红椿资源收集圃。利用POPGENE1.32,NTSYSpc2.1,Gen AIEx 6.5和STRUCTRUE 2.3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聚类图构建、主坐标分析、地理隔离模式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2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5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41;30个红椿种源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7 0;种源内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动幅度为0.157 5~0.467 5,种源间均值为0.556 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79.26%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种源间,种源内分化仅占20.74%,表明红椿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红椿良种选育应首先开展种源选择。STRUCTURE分析将30个红椿种源分成2大组群,趋势呈现为华东与华中种源为一组,西南、华南与澳大利亚的种源为另一组;Mantel检测显示,中国红椿种源存在地理隔离模式(IBD)。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红椿30个种源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14个种源,主要是来自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种源;广东乐昌种源独立成为一类,形成第Ⅱ类;第Ⅲ类包括13个种源,主要是来自西南和华南的种源;广东云浮种源和澳大利亚多瑞格的种源组成第Ⅳ类。主坐标分析(PCo A)得到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结论]红椿分布地区生境片段化,使各群体在空间上相对隔离、基因交换频率低、流动程度小,从而导致地理变异。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在
李培阙青敏欧阳昆唏李俊成湛欣朱芹张俊杰邓小梅陈晓阳
关键词:红椿SRAP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