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叶面肥对‘龙牧801'再生草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为研究不同叶面肥对苜蓿(Medicago)再生草生产性能的影响,以苜蓿‘龙牧801'(Longmu 801)为研究材料,对其第2茬再生草喷施不同浓度配比的钼酸铵、硫酸亚铁和尿素,并进行常规营养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0.1%的硫酸亚铁与0.05%的钼酸铵配合施用时,关联度综合排名最高,在此浓度组合下苜蓿具有最佳生产性能;在尿素为0.3%的水平下,所有处理中只喷施尿素组关联度排名最高,表明硫酸亚铁和钼酸铵对苜蓿营养产量的作用受到了尿素的影响。
- 张晗张风承张丞宇李冰崔国文
- 关键词:苜蓿叶面肥灰色关联度分析
-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粗蛋白质含量高而含糖量较低,按常规方法单独青贮不易成功,与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混播混贮,则可提高含糖量从而改善青贮效果。试验采用紫花苜蓿单播播种量(15kg·hm-2)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单播播种量(30kg·hm-2)的各60%,80%和100%组成9个混播处理,以单播为对照,探讨不同混播组合对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播紫花苜蓿相比,混播可提高可溶性糖和乳酸含量,降低NH3-N/TN含量,且随无芒雀麦混播比例的增加,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其中100%无芒雀麦单播播量(30kg·hm-2)+60%紫花苜蓿单播播量(9kg·hm-2)的混播组合,可溶性糖含量达1.23%,乳酸含量达3.82%,分别比单播紫花苜蓿提高了192.86%和178.83%,NH3-N/TN含量为4.94%,比单播紫花苜蓿降低了30.62%,感官评定得分最高达19分,在各混播组合中,综合评价最高。
- 贺文骅崔国文崔新刘省勇李冰
- 关键词: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青贮品质
- 野大麦转录组SSR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野大麦是优质生态改良草种,但目前利用分子标记开发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在野大麦的214676条unigene序列中查找SSR位点,共检测到24877个SSR分布于21618条unigene序列中。重复类型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单核苷酸>三核苷酸>二核苷酸。对野大麦SSR不同重复类型在不同重复次数下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复次数变化范围在5~24次之间,占比65.70%,说明基于短芒大麦转录组SSR开发具有很大可能性。重复类型中,SSR 5次重复的数量最多,为5237个,是总数的21.05%;其次为10次重复,共4861个,占总数的19.54%。利用Primer 3软件设计SSR引物,unigene序列上的24877个SSR位点中设计成功的引物共有20802个,成功率为83.62%。对引物进行随机检测,成功率为80%。本研究为野大麦SSR分子标记开发应用、种质资源遗传性评价、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等提供参考。
- 尹航李冰张明智付维峰孙旭巩林崔国文
- 关键词:野大麦转录组SSR
- 不同耐旱性肥披碱草干旱胁迫下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学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肥披碱草(Elymus excelsus Turcz.)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生长茂盛、叶片宽厚、营养价值高和适口性好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牧草。为探讨肥披碱草的耐旱性,本研究以前期从东北8个野生资源中筛选的耐旱型和干旱敏感型肥披碱草为试验材料,采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幼苗(5周龄)处理0(对照),3,7和14 d,观察植株表型、测定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探究肥披碱草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内在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干旱敏感型相比,耐旱型肥披碱草的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S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在胁迫14 d时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比干旱敏感型分别提高20.39%和19.11%。转录组分析表明,耐旱型和干旱敏感型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463个和2651个,其中有795个共同调控基因,上调633个,下调159个。耐旱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氧化活性、转移酶活性、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途径中,其中proB、rocF和ALDH基因可能参与肥披碱草抵御干旱胁迫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肥披碱草响应干旱胁迫的候选基因和耐旱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高志强乌汉夫徐文袁玉莹李冰木扎帕尔·吐鲁洪崔国文
- 关键词:干旱胁迫肥披碱草转录组测序生理响应差异表达基因
- 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六个苜蓿品种再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观测叶面肥喷施时期对不同品种苜蓿增产效果、叶茎比及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龙牧801(Medicago sativa cv.Longmu 801)、龙牧803(Medicago sativa cv.Longmu 803)、敖汉(Medicago sativa cv.Aohan)、驯鹿(Medicago sativa cv.Reindeer)、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cv.Algonquin)和金皇后(Medicago sativa cv.Golden-empress)六个苜蓿品种,分别在第二茬再生草的现蕾期、开花初期和开花中期喷施叶面肥[0.1%钼酸铵+0.2%硫酸亚铁+0.3%尿素+99.4%水],以未喷施作为对照,测定牧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增产效果明显的分别是现蕾期的龙牧803、驯鹿和阿尔冈金,开花初期的金皇后,开花中期的龙牧801和敖汉苜蓿;茎叶比与同期对照相比增加明显的分别是现蕾期的龙牧801、龙牧803和阿尔冈金苜蓿,开花中期的敖汉、驯鹿和金皇后;粗蛋白含量增加明显的分别是现蕾期的龙牧801、敖汉苜蓿、阿尔冈金和金皇后及开花中期的龙牧803和驯鹿。说明龙牧801、龙牧803、敖汉、驯鹿、阿尔冈金和金皇后六个苜蓿品种二茬草分别在现蕾期、现蕾期、开花中期、开花中期、现蕾期和开花初期喷施叶面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 冀国旭连露李冰张晗翁春玲梁文学崔国文
- 关键词:苜蓿再生草叶面肥喷施时期粗蛋白含量营养分析
- 不同粗饲料日粮对泌乳牛产奶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为研究不同粗饲料日粮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胎次、泌乳日龄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5头,分别饲喂玉米(Zea mays)秸秆(100%)、玉米秸秆(70%)+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30%)、羊草(Leymus chinensis)(70%)+苜蓿干草(30%)、全株玉米青贮(70%)+苜蓿干草(30%)和全株玉米青贮(50%)+羊草(30%)+苜蓿干草(20%),精粗比50∶50。结果表明:与粗饲料单纯饲喂玉米秸秆相比,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26.52%,提高乳脂率6.03%,增收3.87元·头-1·d-1;其次为全株玉米青贮+羊草+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21.20%,提高乳脂率4.6%,增收2.83元·头-1·d-1;再次为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10.05%,提高乳脂率2.59%,增收2.46元·头-1·d-1;羊草+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11.85%,提高乳脂率2.01%,增收不明显。表明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组饲喂效果最好。
- 李冰崔国文胡国富冀国旭王彦庆牛壮刘守江齐永生李芳李佶恺
- 关键词:粗饲料奶牛
-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在3个青贮玉米(Zea mays)种植密度(5.4,6.2,7.95万株·hm^(-2))基础上,分别按株数1∶1,1∶2,1∶3三个比例与秣食豆(Glycine max(L.)Merr)混播,以单播为对照,探究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氨态氮含量最低,为5.42%。随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秣食豆混播比例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3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09%,比同一种植密度单播提高19.67%。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了28.71%。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的处理得分最高,综合青贮品质最佳;其次是种植密度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2的处理。
- 连露胡国富李冰崔国文冀国旭阎南南
- 关键词:青贮玉米秣食豆混播比例种植密度青贮品质
- 野生野大麦和‘萨尔图’野大麦转录组比较分析
- 2022年
- 野大麦具有耐盐碱、抗旱、耐寒的特点,是中国东北松嫩盐碱草地种植的主要牧草,对改良盐碱草地土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野生野大麦和‘萨尔图’野大麦进行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676个Unigene序列,同时也建立了转录组数据库。转录组数据对比发现,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8505个,‘萨尔图’野大麦中显著上调基因为光系统Ⅱ多肽,显著下调基因为半胱氨酸受体激酶。在KEGG通路富集133条代谢途径,本研究找到了野大麦增产和抗性相关基因,为野大麦及其近缘物种育种提供理论支持,并对东北草地盐碱化的修复及发展畜牧业经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尹航吴清莹李冰巩林崔国文
- 关键词:转录组差异基因功能注释
- 覆盖秸秆和补播牧草对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在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草地,分别对补播东饲1号稗草和星星草草地进行覆盖粉碎玉米秸秆2kg/m2、1.5kg/m2和1.0kg/m2,以不覆盖秸秆为对照(0kg/m2),连续三年监测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补播牧草和覆盖秸秆可连续提高以上四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补播星星草土壤酶活性高于补播稗草。补播星星草同时覆盖秸秆1.5kg/m2,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三年均值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6.99%、18.54%、24.92%和41.49%;补播稗草同时覆盖秸秆,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覆盖1.5kg/m2时三年均值达到最高,比对照提高36.42%。由此表明,覆盖秸秆和补播牧草能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养分。
- 崔新崔国文李洪影牛壮王彦庆李冰
- 关键词:松嫩平原盐碱草地补播秸秆酶活性
- 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甸始牧期种群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在小叶章草甸,以本地黄牛为试验动物,连续五年进行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试验,以不放牧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始牧期(5月15日)小叶章种群特征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小叶章的高度、盖度和干草产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相比,重牧、中牧和轻牧的小叶章高度四年平均分别降低了22.95%、16.03%和7.54%,盖度分别降低了20.38%、12.25%和5.53%;干草产量分别降低47.35%、44.29%和35.81%;而小叶章密度在重牧区增加了3.02%,中牧和轻牧分别降低30.53%和36.34%。放牧年限对小叶章的株高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盖度和密度随放牧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放牧年限的增加,小叶章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 王彦庆李冰牛壮贺文骅刘省勇孙岩崔国文
- 关键词:三江平原放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