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明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准噶尔盆地
  • 2篇三叠
  • 2篇准噶尔盆地腹...
  • 2篇二叠系
  • 2篇储层
  • 1篇岩相
  • 1篇液力透平
  • 1篇优质储层
  • 1篇源岩
  • 1篇三叠统
  • 1篇三叠系
  • 1篇上二叠统
  • 1篇生烃
  • 1篇生烃潜力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碎屑
  • 1篇碎屑岩
  • 1篇碎屑岩储层

机构

  • 6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李振明
  • 5篇王斌
  • 5篇王斌
  • 4篇邱岐
  • 3篇宋振响
  • 2篇刘德志
  • 1篇宋梅远
  • 1篇商丰凯
  • 1篇杜学斌
  • 1篇胡宗全
  • 1篇李祥权
  • 1篇吴小奇
  • 1篇周健
  • 1篇贾存善
  • 1篇陆永潮
  • 1篇熊伟
  • 1篇于洪洲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研究与应...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细粒沉积特征与演化模式被引量:13
2023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明确该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沉积与演化特征对拓展盆缘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岩XRD、元素地球化学、有机质丰度、薄片鉴定和岩相组合特征,开展了玛湖凹陷和哈山地区风城组沉积特征与岩性、岩相组合差异分析,恢复了该区古沉积环境演化序列,建立了古沉积演化模式。哈山地区风城组岩相组合特征及古沉积环境演化序列与玛湖凹陷高度相似,整体为火山背景下的碱湖多源混合细粒沉积建造,发育多种岩相组合,沉积古环境具有阶段性演化特征。哈山地区风二段典型碱性矿物的大量出现,揭示该地区发育除玛湖凹陷外的另一湖盆中心。风一段沉积时湖平面相对较高,水体盐度较低,气候半干旱,火山沉积发育,岩相以含有机质块状凝灰岩为主;风二下段沉积时湖盆开始萎缩,气候相对更干旱,水体开始变咸,环境更局限,岩相以富有机质层状云质泥岩为主;风二段顶部和风三段下部沉积时环境相对最封闭,水体盐度大,发育大量碱性矿物,岩相以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碱云质泥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混合质页岩为主;风三段上部沉积时陆源碎屑输入增多,咸化减弱,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相以含有机质块状粉细砂岩为主。风城组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程度,总体上,碎屑输入少、温暖湿润、盐度相对较小的深水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李振明李振明熊伟王斌宋梅远王斌宋振响周健宋梅远
关键词:岩相沉积环境二叠系准噶尔盆地
沸石成因及其控储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沸石是富火山岩屑和富长石碎屑岩中重要的成岩矿物之一,对碎屑岩储层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沸石类矿物在中国各主要盆地的分布特征、成因及控储机制已有诸多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准噶尔盆地腹部最新钻井资料,系统分析沸石类矿物在中国各主要盆地的分布,并针对其成因和控储机制开展研究。沸石类矿物的分布主要受火山岩屑和长石等组分、较强水动力条件、成岩流体成分、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综合控制,多见于各类三角洲的水道体系;沸石成因复杂,其中火山物质蚀变、斜长石钠长石化和热液作用是最主要成因,当前各盆地中以前两者最为常见。沸石类矿物对碎屑岩储层的发育多为促进作用,早期沸石以其高硬度有效提高储层抗压实能力,成岩期沸石类矿物脱去晶间水释放孔隙空间;沸石类矿物易受温度影响发生转化,转化前后矿物之间的密度差导致孔隙空间的增大;此外,酸性流体的溶蚀增孔也是沸石最重要的控储机制之一。
王继远王斌王斌邱岐孙中良李振明
关键词:沸石钠长石化碎屑岩储层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三叠系为例
2025年
为了揭示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利用盆地腹部地区最新钻井资料及岩心样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包裹体分析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与克拉玛依组储层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岩演化差异控制了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克拉玛依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包壳式胶结、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绿泥石包壳是原生孔隙保存的最主要成岩矿物;上乌尔禾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充填式胶结、浊沸石胶结、浊沸石/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早期浊沸石胶结以及浊沸石、长石和火山岩岩屑酸性溶蚀是次生孔隙发育的关键成岩作用。受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高能相带强水动力淘洗,储层原始孔隙结构优越,与早成岩期的绿泥石包壳及强超压共同控制原生孔隙的保存。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水化蚀变成因的高硬度浊沸石早期胶结,抵抗了快速深埋阶段的压实减孔。多期生烃酸性流体伴随超压传递促进硅铝酸盐矿物溶蚀增孔。低地温背景下,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仍处于中成岩A-B期,减缓了成岩演化进程,有效孔隙发育的下限深度增加。
王继远王斌王斌胡宗全商丰凯刘德志邱岐李振明邱岐
关键词:优质储层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被引量:15
2023年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油气资源规模巨大,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腹部四大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并在其中连获油气新发现。为了揭示腹部凹陷区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规律,基于大量新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开展了盆地原型、层序格架、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系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期具有大型坳陷湖盆发育背景,沉积时期地形平缓,坡度小,物源供给充足,水体极浅且频繁动荡,氧化和还原环境交替出现,且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低杂基含量、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长距离搬运、强水动力淘洗、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沉积特征;腹部地区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沉积时期优势水系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整体自北向南延伸,发育乌尔禾、克拉玛依及克拉美丽3大物源体系。盆内地形分带性明显,形成扇三角洲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区、前缘区和湖区4个相带,由此在腹部地区形成了“大平原、小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格局,其中平原区和前缘区均为有利砂体发育地带。
王斌王斌邱岐陆永潮刘德志杜学斌杜学斌李祥权
关键词:上二叠统下三叠统
液力透平在炼油板块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重点介绍了液力透平的原理、设计优缺点和使用方法。总结了开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对现场数据的分析,详细计算出液力透平的节能效率,给炼油装置的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
李振明
关键词:液力透平节能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2025年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多口钻井试获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基于全岩有机岩石学特征、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及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生烃模拟实验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圈定规模烃源灶的展布范围,并量化其资源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热解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具有Ⅱ—Ⅲ型特征;有机质丰度较高,热解TOC平均值为2.79%,生烃潜量平均值为0.96 mg/g,Ro为0.70%~1.66%,整体均进入生烃门限,深洼区达到凝析油—湿气阶段;凹陷边缘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环境,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为主,而凹陷中心则为还原的偏咸水环境,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及水生生物混合母质输入为主。(2)受控于原始样品成熟度和品质,半封闭体系下石钱滩组烃源岩烃产率比以往研究成果偏低,结合干酪根生烃理论,认为烃源岩原始生油产率高峰值约150 mg/(g·TOC),原始生气产率高峰值约250 mg/(g·TOC)。(3)构造活动及沉积背景控制了有效烃源岩的发育及分布,凹陷中心烃源岩厚度可达500 m,TOC可达3.0%。凹陷中心生油强度可达500×10^(4)t/km^(2)或以上,生气强度可达150×10^(8)m^(3)/km^(2)或以上。石钱滩组石油原地资源量约6600×10^(4)t,天然气原地资源量约730×10^(8)m^(3),具备形成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是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和接替领域。
李振明李振明贾存善宋振响王斌王斌宋振响崔钰瑶
关键词:烃源岩生烃潜力石炭系准噶尔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