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升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电
  • 2篇台站
  • 1篇低点位移
  • 1篇地磁
  • 1篇地磁垂直分量
  • 1篇地电场
  • 1篇地电阻率
  • 1篇地电阻率观测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前兆异常
  • 1篇电磁法
  • 1篇电阻率
  • 1篇源地
  • 1篇震前
  • 1篇前兆
  • 1篇前兆异常
  • 1篇线性极化
  • 1篇抗干扰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篇李旭升
  • 2篇韩英
  • 1篇高曙德
  • 1篇梁子斌
  • 1篇田文通
  • 1篇辛长江
  • 1篇闫万生
  • 1篇苏永刚
  • 1篇薛锋
  • 1篇史小平

传媒

  • 1篇地震学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肃不同台站地磁垂直分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应用甘肃省嘉峪关、兰州、天水地磁台2003—2006年4年地磁垂直分量Z的资料分析了静日Sq日变形态、日变幅度以及日变形态畸变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台站日变形态基本相似;包含在日变形态畸变现象的低点位移和拉平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在地磁冬季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季节,与日变幅变化关系密切。
田文通辛长江薛锋史小平闫万生韩英李旭升
关键词:地磁低点位移
编码源地电阻率观测试验被引量:1
2017年
地电阻率的高精度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测预报的前提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电磁干扰,提出了基于编码源循环互相关辨识技术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其实质是将待测地质体视为待辨识系统,利用编码源信号激励供电电极A和B产生的电流信号作为系统输入信号,测量电极M与N之间的电压信号作为系统响应输出,将输入和输出信号严格同步采样为时间序列,分别与参考信号进行循环互相关运算并转换至频率域计算获得待探测地电阻率谱(幅度和相位).由于系统环境的干扰和随机噪声与编码源信号不相关,通过循环互相关运算可以达到抑制环境随机噪声和干扰的目的.这种地电阻率观测体系在环境干扰较大的甘肃省兰州观象台和陇南汉王地震台站利用现有的观测场地和线路进行了观测试验,测量结果显示,数据的一致性好、均方差小,说明该方法在强干扰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观测频带较以往直流电法测量有较大的扩展.该方法为现有地面地电阻率台站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为地震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
高曙德罗维斌苏永刚梁子斌李旭升韩英孙海洋
关键词:地电阻率观测抗干扰性
利用地电场线性极化特性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处理平凉台2008—2017年的地电场观测资料,首先对地电场线性极化和非极化异常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地电场线性极化特性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其次,采用相关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对周期性质、极化系数、极化方向、垂直极化方向上的投影等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平凉台地电场线性极化正常背景特征为:极化方向变化范围N(66.7±6)°E,极化系数在0.7~1之间,垂直极化方向上的投影值波动范围(-0.53~2.61)mV/km。最后,统计分析平凉台周边中强地震与地电场非线性极化异常的关系,认为平凉台地电场对中强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地电场非极化异常可以作为判断地震前兆异常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异常表现为:从震前非极化到震后恢复极化的一个过程,持续时间一般在4~15天,多出现在震前5天到1个月不等。
张远富姚玉霞赵斐李旭升
关键词:地电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