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模型建立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84例NRDS并发BPD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纳入80例单纯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方式分析NRDS并发BP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判别模型,采用似然比χ^(2)、Waldχ^(2)、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及其预测NRDS并发BPD的价值。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以及应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新生儿感染、住院时间、肺出血、肺炎、母亲先兆子痫、母亲产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90 d、肺出血、胎龄<29.71周、出生体质量<1202.28 g、母亲产前感染是NRDS并发BPD的危险因素(P<0.05)。Logit(P)=10.311+1.128×X_(胎龄<29.71周)+1.193×X_(出生体质量<1202.28 g)+1.140×X_(应用机械通气)+1.153×X_(机械通气时间≥90 d)+1.262×X_(肺出血)+1.579×X_(母亲产前感染)。似然比χ^(2)检验模型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aldχ^(2)检验模型构建有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RDS并发B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8~0.919),灵敏度为82.41%,特异度为76.25%。结论NRDS并发BPD的危险因素为应用机械通气、肺出血、母亲产前感染等,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NRDS并发BPD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林德美韩旻李莹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将60例确诊为HMD的新生儿,根据家长意愿使用PS与否分为治疗组(珂立苏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呼吸支...
- 李莹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透明膜病
- 小剂量山莨菪碱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山莨菪碱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咳嗽、喘息气促、肺部啰音)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91.25%)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山莨菪碱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良梅韩旻李莹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山莨菪碱小剂量小儿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确诊为HMD的新生儿根据家长意愿使用PS(珂立苏)与否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支持,对照组没有应用珂立苏。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并发症、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30 min、12 h及24 h,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中10例无需辅助通气即能达到良好的肺通气状态,经皮氧饱和度90%左右;12例需无创CPAP即可;仅16例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且呼吸机参数较低,上机时间短。对照组患儿均辅助机械通气,与治疗组相比辅助通气时间长,呼吸机参数较高,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支持能快速、有效地改善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成本。
- 李莹韩旻
-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物质
- 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6例28~34周胎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均在出生后24 h内予以首剂20 mg/kg枸橼酸咖啡因治疗,24 h后对照组每间隔24 h给予5 mg/kg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每间隔24 h给予10 mg/kg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疗效评价指标、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失败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时间分别为(5.33±0.40)次、(12.54±0.87)d、(26.73±1.00)d、(6.27±0.46)d,均低于对照组的(7.08±0.48)次、(15.60±1.15)d、(29.71±1.08)d、(8.38±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7、14、21天,2组患儿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高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可降低拔管失败率,缩短住院时间,未增加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芳林德美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