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有宏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雷达
  • 2篇电磁
  • 1篇电磁仿真
  • 1篇电磁计算
  • 1篇电磁兼容
  • 1篇电磁兼容性
  • 1篇电磁离合
  • 1篇电磁离合器
  • 1篇一致性
  • 1篇载机
  • 1篇设计审查
  • 1篇审查
  • 1篇适航性
  • 1篇试验验证
  • 1篇数据并行
  • 1篇数据传输
  • 1篇数据传输模块
  • 1篇通信
  • 1篇相位
  • 1篇相位一致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航西飞民用...

作者

  • 8篇袁有宏
  • 2篇拜斌
  • 2篇张华
  • 1篇桑龙
  • 1篇宋杰
  • 1篇董萌
  • 1篇孙波

传媒

  • 5篇甘肃科技纵横
  • 2篇航空维修与工...
  • 1篇移动电源与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磁离合器的电磁计算及仿真分析方法
2021年
本文介绍了电磁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提供了电磁离合器的电磁计算方法和电磁Maxwell 3D建模仿真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进行验证,该方法对新研离合器的电磁参数设计和现有离合器的参数调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华薛文国袁有宏
关键词:电磁离合器电磁计算电磁仿真
舰载机维修特点及设计措施研究
2024年
本文研究了舰载机维修的特殊性、挑战、常见维修方法与技术,以及相应的设计措施和改进方案。通过分析舰载机维修的空间限制、环境因素和安全考虑,探讨了预防和降低故障率、提高可靠性的方法。最后,预测了未来舰载机维修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可能面临的挑战。
袁有宏拜斌
关键词:舰载机
基于逻辑决断模型的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后飞行试验验证项目确认技术研究
2024年
为满足民用飞机的适航性,航空器运营人将依据飞机维修大纲中的相关要求开展不同级别的维修定检工作。为了验证维修定检后的飞机功能和性能满足预期要求,将视情开展飞行试验符合性验证工作。但哪些项目需要开展试飞验证,手册中并无明确的判定准则和方法。作者结合某型机维修后检飞工作经验,制定了基于逻辑决断模型的维修定检后飞行试验验证项目确认方法,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拜斌袁有宏刘磊
关键词:民用飞机飞行试验适航性
雷达电子产品可靠性工程设计应用
2013年
对雷达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开展可靠性工程设计所应遵循的可靠性设计要求、设计准则及工程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采用有效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以提高雷达电子产品可靠性。
孙波袁有宏
关键词:电磁兼容性
某型雷达自检错误问题分析与改进
2019年
针对某型雷达在仿真试验过程中雷达供电检查完成后,雷达向综控机发送自检错误码,自检码显示为处理机异常的问题,提出将FPGA中接口模块产生的模式切换信号更改为3个时钟周期,保证FPGA正确获取模式切换信号,对自检错误标志进行清零操作,保证一次自检错误后再次接收到自检指令可以正常进行自检。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证明针对出现的问题故障定位准确,故障机理清晰,所提措施有效。
桑龙袁有宏
关键词:故障定位
雷达产品可靠性设计审查与控制
2013年
对雷达产品在研制阶段的可靠性设计进行审查和控制,以保证雷达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及各项措施得到贯彻和落实,确保研制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可靠性。
袁有宏
关键词:可靠性审查
一种雷达接收机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改进设计和检测的方法
2016年
在雷达设计初期,考虑接收机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已成为设计师的首选。目前,在设计幅度和相位一致性的接收机系统的检测和测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不仅需要三分贝桥等微波器件或设备和特殊的仪器仪表,设备数量多,而且工作量大,操作复杂,给检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克服了接收机系统在检测方面的技术缺陷,在接收机系统技术领域涉及幅度和相位一致性的设计及检测的方法上进行了改进,以减少设备数量、减少工作量为目标,进而提高检测的可操作性。
张华袁有宏
关键词:雷达接收机相位
可变宽度通信处理器架构设计研究
2014年
随着无线移动设备的普及流行,对视频电话以及高清影视等新兴应用的需求日益显现。这些新兴的应用对无线移动设备的处理器提出了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要求。目前的移动设备采用了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硬件加速器的融合技术,提供每秒千兆次运算和毫瓦级功耗[1]。这种异构组织的构建和维护效率低,且浪费芯片面积和功耗。由于当前的移动处理器等无法满足下一代的无线移动设备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复杂的算法、更低的功耗的要求,为移动设备设计下一代处理器来满足以上的需求成为必然。本论述给出了一个可变宽度的SIMD处理器体系架构的控制器和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方法。
董萌袁有宏宋杰
关键词:SIMD控制器数据并行处理器架构数据传输模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