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龙

作品数:55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0篇地质
  • 19篇滑坡
  • 14篇地质灾害
  • 13篇石流
  • 13篇泥石
  • 13篇泥石流
  • 6篇东南
  • 6篇发育
  • 6篇藏东南
  • 4篇地质灾害监测
  • 4篇精细化
  • 4篇滑坡监测
  • 4篇发育特征
  • 4篇藏东
  • 4篇存储介质
  • 3篇地下水
  • 3篇地形
  • 3篇预警
  • 3篇深部
  • 3篇双管

机构

  • 5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中国地质调查...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西华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市地质矿...
  • 1篇重庆市地质灾...

作者

  • 55篇陈龙
  • 26篇高波
  • 17篇黄海
  • 15篇冯晓亮
  • 13篇陈欢
  • 12篇李厚芝
  • 12篇李长明
  • 10篇王军朝
  • 8篇刘建康
  • 7篇黄磊博
  • 6篇贾逸
  • 5篇李远宁
  • 5篇张佳佳
  • 4篇陈龙
  • 4篇李洪梁
  • 3篇季伟峰
  • 3篇杨东旭
  • 3篇尹国龙
  • 3篇李子章
  • 2篇杨栋

传媒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冰川冻土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探矿工程(岩...
  • 2篇钻探工程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低碳世界

年份

  • 7篇2025
  • 17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滑坡监测方法选择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坡监测方法选择方法,适用于进行滑坡监测的监测方法选择和优化设计问题,本发明计算出不同监测方法关于监测指标的优先级排序。同时,针对滑坡变形的阶段和滑坡危害性构建出不同类型滑坡关于监测指标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不...
陈龙李远宁季伟峰
文献传递
天磨沟泥石流危险性综合评判及风险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对天磨沟泥石流进行实地调查,得到了该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等特征。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天磨沟泥石流进行综合评判,得到该泥石流沟易发概率为69%,中等易发概率为12%,轻微易发概率为19%。运用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对天磨沟泥石流进行风险评价分析,得到该泥石流沟的危险度为0.804,属于极高危险泥石流沟;易损度为0.65,属于高度易损泥石流沟;风险度为0.52,属于高度风险的泥石流沟。
蒋清明邓英尔王军朝张佳佳陈龙
关键词:泥石流模糊综合评判
新铺滑坡变形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2025年
新铺滑坡是三峡库区广受关注的巨型复杂库岸滑坡。本文在新铺滑坡开展“天-空-地-深”综合调查监测工作,收集前期勘察资料,开展无人机LiDAR地形测绘和现场调查,对新铺滑坡及斜坡孕灾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精细化调查分析,进行巡查并整理地表宏观变形迹象,再结合专业监测数据的平面变形特征、深部变形特征和时序变形特征总结形成滑坡工程地质分区。将新铺滑坡分为4个工程地质分区6个亚区,即前中部为滑移-弯曲变形区(Ⅰ区),该区域变形与降雨和地下水位变动密切相关,累计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最大。中部为滑移-拉裂变形区(Ⅱ区),变形与降雨量密切相关,累积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较大。滑坡中后部为浅表滑移-拉裂变形区(Ⅲ区),变形与降雨量密切相关,累积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较小。滑坡后部为浅表蠕滑-拉裂变形区(Ⅳ区),累积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较小且差异显著。整理形成新铺滑坡及斜坡演化的4个阶段,即为浅层蠕滑-裂缝扩展贯通阶段、整体滑移-前缘弯折变形阶段、滑移弯曲-前缘剪出阶段和古滑坡滑移-复活阶段。研究成果可为库岸单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和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参考。
陈龙李厚芝李厚芝冯晓亮陈欢舒勤峰冯晓亮黄磊博李长明
关键词:库岸滑坡三峡库区滑坡成因机制滑坡变形监测
藏东高原浅丘红层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藏东贡觉县高原浅丘红层区降雨条件有限,泥石流发生、发展主要受控于物源条件及沟道条件,属“物源控制型”泥石流。通过地质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及活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流域面积<1.0 km2、沟道纵比降100‰~300‰的沟道容易发生泥石流;受构造、冻融风化及含石膏岩的影响,泥石流物源相对丰富,物源类型以坡面侵蚀为主,具有“点多面广”的分布特征,补给形式表现为“零存整取”的特征;受控于物源补给形式,泥石流形成主要包括:坡面冲刷起动→沟床汇聚堆积→揭底侵蚀3个阶段;受物质来源的影响,区内泥石流流体性质以粘性-过渡型为主,泥石流具有多期次、中低频率、单次泥石流规模较小的活动特征。
李金洋尹国龙黄海黄海田尤
关键词:泥石流
旧县坪滑坡监测数据分析与预警判据
旧县坪滑坡是三峡库区的老滑坡,也是重庆市云阳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灾害点.本单位自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开始对该滑坡进行专业监测工作,监测十多年来,旧县坪滑坡不断变形,目前处在匀速蠕变阶段.滑坡位于长江干流北...
陈龙季伟峰李远宁冯晓亮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时空序列预测与风险评估模型
本发明涉及地质信息化技术领域,特别是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时空序列预测与风险评估模型,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边缘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无线连接,云端分析模块,与所述边缘处理模块通过LoRaWAN协议连接,移动终端模块,与...
李厚芝白晓明张全鹏陈龙贾逸冯晓亮陈欢李长明叶霄
藏东察雅县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源头管控对策建议被引量:7
2024年
以藏东察雅县城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形、坡向、斜坡结构、地层、距断层距离共7个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重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4种降雨频率(10%、5%、2%、1%)下的年最大日降雨量作为动态诱发因子,建筑、人口和交通设施作为承灾体,评价地质灾害的动态风险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斜坡以中、低风险为主,围绕县城场镇两侧的斜坡出现少量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随着降雨频率的降低,区内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最大增长5.34%和0.07%;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面积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8.33%和23.32%。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考虑不同降雨频率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方法,具体为:针对10%、5%、2%和1%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极高风险区,建议分别采取工程治理、工程治理/专业监测、专业监测、专业监测/群专结合的管控手段;针对1%降雨频率下的高风险与中风险区,建议采取群专结合与群测群防。该风险管控体系考虑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斜坡的动态风险,可提高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精细化水平。
田尤陈龙黄海黄海李元灵李洪梁
关键词:危险性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地区鲁朗至通麦不同区段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背景,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段,分别为鲁朗—东久段、东久—拉月段、拉月—排龙段、排龙—通麦段,每一区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区段内崩滑地质灾害的性质、变形破坏模式、规模。相关成果可用于藏东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价。
张佳佳陈龙王军朝王军朝高波高波
关键词:崩塌滑坡藏东南
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样本不均衡问题处理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样本不均衡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案通常会带来评价结果的大量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以藏东昌都市部分县(区)为研究区,构建滑坡/非滑坡样本不均衡数据集,采用不处理、下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3种处置方案,运用逻辑回归方法分别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基于ROC曲线、准确度、精确率、召回率、漏检率等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指标F_(1)′同数对模型分类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处理成均衡数据集(过采样/下采样)建立的模型效果较不处理数据建立的模型效果有了大幅提升,F_(1)′同数的值最大提高了53.17%;在下采样、过采样两种数据处理方案中,过采样方法比下采样方法F_(1)′分数的值提高了16.30%,表明过采样方法对处理样本不均衡数据问题方面具有较好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滑坡预测和地质灾害预测前的数据集处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区域防灾减灾水平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田尤高波殷红李元灵张佳佳陈龙陈龙
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异常监测与防控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异常监测与防控方法及系统,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构建基于混合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预测模型,使用历史数据训练预测模型;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实时山体数据...
李厚芝陈龙冯晓亮陈欢李长明叶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