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糖蛋白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体外细胞模型法及分子对接法研究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考察天麻素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转染马丁达比犬肾上皮细胞(MDCK-MDR1)细胞的毒性,采用分子对接法预测天麻素与P-gP、MRP1结合方式及作用能力的强弱,MDCK-MDR1细胞模型分析天麻素的跨膜转运,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1抑制剂丙磺舒对天麻素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在100~1000μg/mL的质量浓度内对细胞无毒性;天麻素与P-gp通过氢键及疏水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与MRP1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及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LibDock Score表明P-gp-维拉帕米、MRP1-丙磺舒复合物的稳定性强于P-gp-天麻素和MRP1-天麻素;天麻素基底侧(BL)→顶端侧(AP)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 BL→AP)大于P_app AP→BL,外排率(ER)为1.5左右,提示天麻素在MDCK-MDR1细胞为被动转运,且转运过程可能存在蛋白外排现象;天麻素配伍维拉帕米P_app显著增大(P〈0.05),ER值显著减小(P〈0.05),天麻素配伍丙磺舒后P。有所增大,ER有所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为P-gp底物,天麻素是否是MRP1的底物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维拉帕米及丙磺舒可通过竞争性结合P-gp和MRP1不同程度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
- 郑琴刘丹胡鹏翼王佳唐宇郭园园杨明
- 关键词:天麻素P-糖蛋白分子对接跨膜转运
- 一种新型螺纹针刀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螺纹针刀,包括手柄、针体和针刀刃,所述针体的上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针体的下端与针刀刃一体成型,所述针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光滑针段和螺纹针段,所述螺纹针段的表面...
- 刘丹刘福水赵小兰方婷
- 川芎活性成分对天麻素在MDCK-MDR1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体外细胞模型法研究川芎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Ⅰ对天麻素(GAS)跨膜转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考察GAS、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Ⅰ的细胞毒性;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分析GAS的跨膜转运,以及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Ⅰ对GAS跨膜转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研究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Ⅰ对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GAS在MDCK-MDR1上P_(app)(A→B)<1×10^(-6)cm·s^(-1),属于难跨膜转运的药物;P-gp抑制剂使GAS的P_(app)(B→A)/P_(app)(A→B)从1.29减少到0.79,表明GAS的跨膜转运受到了P-gp的外排作用。30μg·m L-1藁本内酯和120μg·m L^(-1)洋川芎内酯Ⅰ能极显著性增加GAS的P_(app)(A→B)(P<0.01),120μg·m L^(-1)洋川芎内酯A能显著性增加GAS的P_(app)(A→B)(P<0.05)。高、中、低剂量的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Ⅰ均能显著性抑制P-gp蛋白表达。结论 GAS跨膜转运机制为被动转运,兼有外排蛋白参与。川芎中的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Ⅰ可通过抑制P-gp蛋白的表达来促进GAS的跨膜转运。
- 胡鹏翼刘丹郑琴唐宇郭园园杨明岳鹏飞王雅琪伍振峰
- 关键词:天麻素P-糖蛋白藁本内酯血脑屏障
- 具有抗感染作用的中药分类研究被引量:41
- 2015年
- 细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的副作用严重困扰着医药学界,单靠化学药治疗已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中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药药源广泛,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具有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较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近15年的文献和临床试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中西医对感染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以及中药抗感染作用的研究现状,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行分析,为抗感染中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 章德林汤丹丰郑琴杨明刘丹唐宇
-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植物抗生素中药抗感染抗病毒
- 一种新型螺纹针刀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螺纹针刀,包括手柄、针体和针刀刃,所述针体的上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针体的下端与针刀刃一体成型,所述针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光滑针段和螺纹针段,所述螺纹针段的表面设有...
- 刘丹刘福水 赵小兰方婷
- 银翘类方组分在不同制备工艺过程链传变规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银翘类方有效组分含量在不同制备工艺过程链中变化规律,探究影响银翘类方有效组分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颗粒、银翘解毒软胶囊不同工艺得到提取物中有效组分的含量,比较3种制剂工艺中有效组分过程链中变化情况,并采用层数分析法确立权重,进行对不同工艺进行多指标优选的综合评价。结果银翘方在浓缩-干燥环节有效成分的损失率最大。银翘解毒片与银翘解毒软胶囊制剂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体——提取液、浓缩液、干膏中的主要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与银翘解毒颗粒制剂相差较大。在整个提取、浓缩和干燥过程链中绿原酸、甘草苷、甘草酸、连翘酯苷A损失率较其他成分更大。用层数分析权重法综合评价3种工艺,结果综合分最高的是银翘解毒软胶囊、其次银翘解毒片,最小的为银翘解毒颗粒。结论银翘方提取-浓缩-干燥过程链中的关键环节是浓缩-干燥环节。3种制剂工艺,银翘解毒片制法中绿原酸的保留率最高,综合评价提示银翘解毒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相对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颗粒工艺更有利于其他有效成分的保留。
- 郑琴喻进薛鑫汤丹丰刘丹杨明
- 关键词:甘草苷甘草酸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