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迎春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技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沙门菌
  • 4篇源性疾病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 4篇食源性疾病
  • 3篇电泳
  • 3篇血清
  • 3篇脉冲场
  • 3篇脉冲场凝胶电...
  • 2篇血清分型
  • 2篇耐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电离
  • 1篇血浆
  • 1篇血清型
  • 1篇血清学
  • 1篇阳性
  • 1篇阳性者
  • 1篇疫苗

机构

  • 9篇长沙市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9篇宋迎春
  • 7篇杨柳青
  • 7篇苏良
  • 4篇刘晓蕾
  • 1篇胡四海
  • 1篇陈帅
  • 1篇姚栋
  • 1篇欧新华
  • 1篇贾华云
  • 1篇唐双阳
  • 1篇张如胜
  • 1篇罗美玲
  • 1篇袁洁
  • 1篇余敏君
  • 1篇肖姗
  • 1篇黄政
  • 1篇李振宇

传媒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6年长沙市497例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2016年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指导临床开展早期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16年长沙市新发现的497例HIV抗体阳性者进行首次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497例HIV抗体阳性者中,男性占88.3%,女性占11.7%,年龄为17岁~85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63.8±185.9)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18.1%,201个/μl^350个/μl的占30.4%。不同性别HIV抗体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和传播途径对CD4+T淋巴细胞水平有影响。结论长沙市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18.1%的病例已进入艾滋病期,接近50%的人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应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加强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工作,提高感染者生存质量。
宋迎春姚栋黄政罗美玲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CD4^+T淋巴细胞抗病毒治疗
2021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血清分型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收集长沙市4所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标本,从中分离沙门菌,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通过Bionumerics 7.6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监测5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50株,检出率为9.47%,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段,占74.00%(37/50),发病主要在夏秋5—9月,占全年的76.00%(38/50)。血清型共有12种,主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占60.00%(30/50),其次为斯坦利沙门菌4株占8.00%,肠炎沙门菌3株占6.00%。50株沙门菌PFGE分型为41种带型,相似度为55.7%-100%,呈现多态性,主要分成两个簇,有8组相似度100%的菌株,共17株(占34.00%,17/50),主要是鼠伤寒沙门菌;有10簇相似度90%以上的克隆系,包含32株沙门菌。结论长沙市2021年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带型呈多态化,PFGE分型可识别共同感染来源的病例,可用于暴发疫情识别和控制。
苏良宋迎春杨柳青刘晓雷张玉娟曹可珂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2020—2023年长沙市食品安全风险致病菌监测结果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长沙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监测分析2020—2023年长沙市11类622份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结果622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46株,其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37株(49.33%),仅1株携带bon基因;沙门菌125株(24.65%),共21个血清型别,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2株(10.68%),毒力基因以ail-virF-yadA-ystA-rfbC-ystB+型为主;弯曲菌68株(33.01%)、克罗诺杆菌32株(26.67%)、产气荚膜梭菌25株(13.5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3株(7.25%)、蜡样芽胞杆菌3株(3.75%)、梭状芽胞杆菌1株(2.86%)。共检出257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41.31%,2022年阳性率最高(66.67%),2023年阳性率最低(24.21%);阳性率显示生禽肉(81.06%)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生畜肉(68.27%)、香辛料及粉(62.50%)、鲜银耳和湿木耳(49.33%)、调理肉制品(31.82%);散装样品阳性率(57.11%)高于定型包装(12.67%);农贸市场阳性率最高(63.86%),其次为零售店(35.14%)、超市(33.58%)、网店(22.22%)。结论2020—2023年长沙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高风险食品类别的监督管理和监测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宋迎春杨柳青苏良马迪辉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食源性疾病
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0315不同形式疫苗免疫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和评价NMB0315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及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联合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及其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探索NMB0315疫苗有效的免疫方法和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制备核酸疫苗[pc DNA3.1(+)/NMB0315]和重组蛋白疫苗(p ET-30a/NMB0315),采用核酸初免-蛋白加强的方法联合免疫或分别免疫雌性BALB/c小鼠,测定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价,观察疫苗对感染B群脑膜炎球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NMB0315核酸疫苗组(p NMB0315-Cp G)、蛋白疫苗组(r NMB0315-FA)及联合免疫疫苗组(p NMB0315-Cp G+r NMB0315-FA)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 G、Ig G1、Ig G2a及生殖道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水平在第八周达到峰值,A450值分别为(0.505±0.042、0.513±0.022、0.342±0.017、0.250±0.015)、(0.823±0.061、0.807±0.045、0.596±0.027、0.450±0.028)和(0.694±0.053、0.711±0.032、0.455±0.021、0.386±0.024),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其中,蛋白疫苗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联合免疫疫苗组和核酸疫苗组(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IFN-γ水平,联合免疫疫苗组明显高于蛋白疫苗组和核酸疫苗组(P<0.05);核酸疫苗组、蛋白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疫苗组免疫血清在补体介导下的体外杀菌抗体效价分别为1∶64、1∶128和1∶128,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95%和80%。免疫2、4、6、8周时,核酸疫苗组、重组蛋白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疫苗组Ig G2a/Ig G1比值均小于1。结论:NMB0315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包括黏膜免疫)效果从高到低为:重组蛋白疫苗组、联合免疫疫苗组、核酸疫苗组;诱导细胞免疫的效果从高到低为:联合免疫疫苗组、核酸疫苗组、重组蛋白疫苗组;NMB0315疫苗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从高到低为:重组蛋白疫苗组、联合免疫疫苗组、核酸疫苗组。
李振宇宋迎春吴晓霞唐双阳余敏君胡四海
关键词: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效果
MALDI-TOF MS用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同源性分析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用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同源性分析的效果,为沙门菌暴发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长沙市近年5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的42株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并对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分析。应用MALDI-TOF MS技术采集42株沙门菌质谱数据构建主要谱图后进行质谱鉴定,并对42株沙门菌进行相关距离聚类同源分析,再对不同事件的相关沙门菌分4次分别进行不加参考菌株和加入参考菌株的聚类同源分析,并与PFGE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9份食品中分离出5株沙门菌,62份病人标本中分离出37株沙门菌,42株沙门菌的质谱鉴定结果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血清学鉴定分为3个血清型,肠炎沙门菌22株,布伦登卢普沙门菌17株,鼠伤寒沙门菌3株。PFGE将5次事件的沙门菌分成了4个内部完全一致的分支,42株沙门菌的质谱聚类在300的相对相关距离水平上分为3个不同的分支,和血清学分型一致,和PFGE聚类分型大致相同。4次无参考菌株的质谱分别聚类同源分析不能将相关菌株聚类为预期的簇,但加入参考菌株后的质谱聚类同源分析能将同一事件中的菌株聚类成相似度接近100%的一簇,和PFGE分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MALDI-TOF MS聚类分析可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同源性的病原学确认,可作为PFGE同源性分析的一种较好补充方法,但其不能直接将不同平台数据进行比较。
苏良宋迎春杨柳青张玉娟刘晓蕾
关键词:沙门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脉冲场凝胶电泳聚类分析食源性疾病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人血浆布氏菌抗体干扰来源分析及处理对策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虎红平板凝集试(RBPT)检测人血浆中布氏菌抗体干扰来源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14例布病抗体阳性人员和20例健康人员,收集血清和枸橼酸钠、K2EDTA、肝素钠抗凝血浆,分别做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分析干扰情况;20例健康人员血清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抗凝剂后做RBPT分析是否抗凝剂直接干扰;20例健康人员3种不同抗凝剂血浆加入凝血酶时间(TT)检测试剂,温育1 h后,取上清做RBPT分析干扰来源和应对措施。结果 14例布病抗体阳性血清和血浆SAT结果相同;20例健康人员血清和血浆的RBPT结果完全相反,血清中加入3种不同抗凝剂对RBPT无影响,经TT试剂去除纤维蛋白原处理后的血浆标本除肝素钠组外,其他RBPT结果均与血清组相同。结论血浆不能直接做RBPT,纤维蛋白原能与虎红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凝集,是RBPT干扰的来源;可以通过TT试剂去除纤维蛋白原后消除干扰;在无法得到血清标本时,也可以直接用血浆做SAT来提供诊断参考。
苏良欧新华张如胜杨柳青宋迎春刘晓蕾肖姗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浆纤维蛋白原
2015—2019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食源性沙门菌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将2015—2019年收集到的2299份食源性疾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情况。结果沙门菌检出率为9.57%(220/2299),5年间检出率无差异。发病集中于夏秋季。血清型共有21种,鼠伤寒沙门菌最多,占62.27%(137/220),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占19.09%(42/220)。220株沙门菌整体耐药率为91.82%;耐药前四位抗生素是氨苄青霉素82.27%,四环素71.36%,氨苄西林/舒巴坦65.45%和头孢唑啉57.27%;敏感的抗生素前三位是亚胺培南、阿奇霉素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0.00%、4.09%和4.55%;多重耐药率为72.27%(159/220)。结论长沙地区食源性沙门菌感染夏秋季节多发,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存在严重多重耐药,应加强耐药监测,临床治疗应选择较敏感的抗生素。
苏良杨柳青宋迎春刘晓蕾贾华云陈帅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沙门菌血清型耐药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沙门菌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引起食源性暴发事件的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3年长沙地区食源性暴发事件监测数据和66株沙门菌,用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检测分子分型,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多位点序列型别(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耐药基因、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型别(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并生成进化树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019—2023年长沙地区共发生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3起,暴发的主要场所是餐饮环节(69.23%),包括中央厨房、大型酒店和中小型餐馆。焙烤食品、蛋制品是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分别占总事件数的63.64%和20.32%。66株沙门菌可分为4个血清型,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序列分型(sequence typing,ST)以ST11为主。在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中,实验菌株对链霉素(100.00%)、萘啶酸(69.70%)、氨苄西林(54.55%)的耐药率较高。利用resFinder数据库共预测到4大类6种耐药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大致相符。同一起事件分离自食品和患者的菌株PFGE型别相似度100%。cgMLST进化树中同一起事件分离株单独从簇,提示基因组有差异,不同源。结论ST11型肠炎沙门菌为引起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常见病原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加强中央厨房和餐饮服务业的监管,尤其是焙烤食品和蛋制品。
杨柳青苏良曹可珂宋迎春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学耐药表型全基因组测序耐药基因
长沙市2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鉴定与溯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对2起食物中毒事件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耐药分析,追踪溯源并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粪便和剩余食物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沙门菌使用PFGE分子分型进行同源性分析,药敏试验分析沙门菌的耐药情况。结果2起食物中毒,分别检出4株(来自病人)和12株(11株来自病人、1株来自食品)沙门菌,血清学鉴定为肠炎沙门菌。2起事件的分离株电泳图谱仅有一个条带的差异(相似值96.3%),高度同源。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三种抗生素由敏感到耐药。结论此2起食物中毒事件由同一PFGE型别肠炎沙门菌引起,且有耐药性加强趋势,应重点关注。
宋迎春苏良刘晓蕾杨柳青袁洁
关键词:沙门菌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