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1篇低血糖
  • 1篇血糖
  • 1篇血糖变化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原发病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不全
  • 1篇肾功能不全患...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透析患者
  • 1篇尿毒
  • 1篇尿毒清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4篇孙晶
  • 4篇李文
  • 2篇王瑞霞
  • 2篇王美霞
  • 2篇吕连杰
  • 1篇苗里宁
  • 1篇董文鹏
  • 1篇曲志杰
  • 1篇封文媛
  • 1篇王杨威
  • 1篇王萌萌
  • 1篇韩毓
  • 1篇王扬威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中心血液透析老年与中青年患者透析情况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和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情况的因素。方法收集该院透析室连续血液透析5年以上、资料完整患者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MHD患者的发病原因、转归、死亡原因、血压、体重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甲状旁腺素(PTH)及达标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并发症个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钙离子(Ca2+)水平均高于中青年组,血磷(P)水平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两组PTH、P水平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钾血症是中青年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提高我透析中心,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维持检验率,严密检测患者透析相关指标水平,及时干预,提高达标率及生存率。
吕连杰王杨威王瑞霞李文王美霞孙晶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原发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MHD的10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死亡组原发病因前3位分别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死亡组患者的初透年龄、白细胞、血钾、血磷、白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心源性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存活患者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初次透析年龄、炎症状态、贫血、高钙血症、营养不良均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期。
董文鹏王扬威王瑞霞李文吕连杰王美霞韩毓王萌萌孙晶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糖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中血糖变化规律、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含糖透析液(glucose-containing dialysate,GCD)对透析中低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的患者,常规使用无糖透析液(glucose-free dialysate,GFD),后改用5.5 mmol/L葡萄糖的GCD,测量GFD末次及GCD治疗第4次透析开始、1h、2h、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糖,分析比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非DM患者透析中血糖变化规律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M患者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MHD患者232例,DM组102例和非DM组130例。GFD治疗时,DM组(非DM组)21例(6例)发生低血糖,透析0~2 h发生3次(0次),2 h~结束发生21次(6次),无症状低血糖占比79.17%(83.33%)。DM组与非DM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9%比4.62%,χ^(2)=14.180,P<0.001)。改用GCD治疗后,DM患者仅1例出现了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0.98%,低于使用GFD时低血糖的发生率(0.98%比20.59%,P<0.001);非DM患者未发生低血糖。透析前血糖水平≥10 mmol/L(OR=0.185,95%CI:0.054~0.636,P=0.007)、透析日减停降糖药物(OR=0.226,95%CI:0.073~0.707,P=0.011)是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病程≥20年(OR=3.280,95%CI:1.046~10.286,P=0.042)是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透析2h至透析结束是MHD患者低血糖的好发时段,且以无症状低血糖为主;葡萄糖浓度5.5mmol/L的GCD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DM病程≥20年是透析中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透析日减停降糖药物、透析前血糖水平≥10mmol/L是透析中低血糖的保护性因素。
韩雨曲志杰封文媛李文苗里宁孙晶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低血糖含糖透析液
口服吸附剂对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口服吸附剂类药物在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Wanfang、VIP、SinoMed数据库上对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检索。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of-bias tool,RoB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569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总疗效(RR=1.643,95%CI:1.405~1.920,P<0.001)、血肌酐(SMD=-0.545,95%CI:-0.643~-0.448,P<0.001)、血尿素氮(SMD=-0.756,95%CI:-0.972~-0.541,P<0.001)等结局指标更优,且未增加不良反应(RR=0.741,95%CI:0.512~1.073,P=0.113)。预设亚组分析(短期比长期干预)显示,短期(<2个月)干预中,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等疗效指标改善显著,长期(≥2个月)干预中,口服吸附剂类药物旨在维持疗效,并无更多提升疗效的作用。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吸附剂类药物可能会延缓肾功能恶化,同时并未增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韩佳苗蒋洁李文孙晶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清颗粒爱西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