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使用寿命
  • 6篇路面
  • 6篇路面使用
  • 6篇路面使用寿命
  • 6篇锰矿
  • 6篇模量
  • 6篇回弹模量
  • 6篇掺水
  • 5篇东昆仑
  • 5篇矿床
  • 5篇沉积锰矿
  • 4篇石膏
  • 4篇青海东昆仑
  • 4篇磷石膏
  • 4篇路面基层
  • 4篇抗裂
  • 4篇抗裂性
  • 3篇锰矿床
  • 3篇成矿
  • 2篇道路路基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青海省第三地...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15篇李文
  • 9篇张连昌
  • 6篇周应新
  • 6篇李志清
  • 6篇李文君
  • 6篇朱明田
  • 6篇钱坤
  • 6篇李文
  • 6篇陈武
  • 6篇张晓锋
  • 6篇曾维成
  • 6篇吴尚峰
  • 5篇王长乐
  • 4篇高炳宇
  • 4篇胡德军
  • 4篇吴继忠
  • 4篇李丹丹
  • 4篇樊思林
  • 4篇杨俊宏
  • 4篇曾丽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矿产勘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19
  • 3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中条山宋家山钴铁矿床钴的赋存状态及成矿规律被引量:2
2024年
宋家山钴铁矿床位于中条山地区东南缘“同善天窗”的中部,容矿岩石主要为古元古代宋家山群绛道沟组火山-沉积岩系。钴铁矿体受地层岩性控制,呈SN向层状展布。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硫铜钴矿和硫钴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和绿泥石。矿石构造以块状、似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和细脉状为主。黄铁矿和黄铜矿多呈浸染状和细脉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包括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钴铁矿体的形成主要包括沉积、变质和热液三个期次。矿石显微镜观察、硫化物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钴元素主要赋存在硫铜钴矿、硫钴矿和黄铁矿中。黄铁矿特征元素Co/Ni比值主要集中在100~1000之间,个别比值小于100,反映硫化物的形成主体与热液活动有关。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δ^(34) S在12‰~16‰之间,低于元古代海水硫酸盐的δ^(34) S值(15‰~20‰),揭示热化学还原(TSR)在海水硫酸盐还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宋家山矿床富钴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初始火山-沉积、造山期间含钴变质流体沿片理构造充填交代、造山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等过程。由此认为宋家山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钴铁矿床。
李文李文张连昌李文君李文君高炳宇董志国王长乐
关键词:古元古代
一种磷石膏改良路面基层的设计施工方法
一种磷石膏改良路面基层的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磷石膏混合料处理、混合料固化处理、固化料掺水配比、固化料改良抗裂处理及现场摊铺测试五个方面,可以满足道路基层强度与回弹模量要求,并可在缺乏填土地区与磷石膏固体废弃物...
李志清周应新汪永林钱坤陈武张晓锋岳锐强方绍林李文孔令伟胡德军曾丽吴继忠李丹丹苗晟源杨俊宏曾维成吴尚峰
文献传递
青海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成矿时代与物质来源:来自Re-Os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被引量:2
2024年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该矿床位于东昆南构造带的北缘,成矿地质背景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成矿时代存在中-新元古代与奥陶-志留纪的争议,成矿物质来源存在海底热液为主还是海底热液与陆源风化共同来源的不同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三通沟北锰矿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芯编录的基础上,选择11件锰矿石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了442±15Ma的Re-Os等时线年龄,说明三通沟北锰矿带形成于晚奥陶世,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新元古代,这一成矿年龄与区域上的奥陶纪纳赤台群沉积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同时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187)Os/^(188)Os初始值为0.67±0.02,该值明显低于同期海水的Os同位素组成(0.72),初步表明三通沟北锰矿的锰质来源以海底热液为主。矿石在SiO_(2)-Al_(2)O_(3)、Al/(Al+Fe+Mn)-Fe/Ti、Fe-Mn-(Ni+Cu+Co)×10和lgU-lgTh等图解上主要位于热水沉积区,矿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也具有海底热液来源的特征。可见三通沟北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
李文李文李文君李文君高炳宇朱明田朱明田
关键词:东昆仑纳赤台群RE-OS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
一种磷石膏改良路基的施工方法
一种磷石膏改良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磷石膏混合料处理、混合料固化处理、固化料掺水配比、固化料改良抗裂处理及现场摊铺测试五个方面,可以满足道路基层强度与回弹模量要求,并可在缺乏填土地区与磷石膏固体废弃物产量较高...
李志清周应新樊思林钱坤张仕华张晓锋陈武杨俊宏苗晟源吴继忠曾丽李丹丹胡德军孔令伟方绍林李文吴尚峰曾维成
文献传递
青海东昆仑三通沟北沉积锰矿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探讨被引量:9
2023年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地质文献很少,尤其是赋矿岩系的形成时代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存在争议。本文在赋矿岩系组成和矿床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对与锰矿关系密切的粉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同时对矿区硅质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进行了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优势峰为478 Ma,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属奥陶纪—志留纪海底生物分子中的贝奥苏克虫。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赋锰岩系应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晚元古代;通过对比研究表明青海东昆仑南带在早古生代的构造环境为弧后(裂谷)盆地,该裂谷盆地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刘永乐赵静纯李文李文夏友河孙非非张建平张连昌
关键词:放射虫化石碎屑锆石含锰岩系沉积锰矿东昆仑
沉积锰矿成矿过程中铁锰分离与富锰矿形成机制被引量:1
2025年
沉积型锰矿和沉积(变质)型铁矿在地球历史上具有明显的时控特征,前者集中形成于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显生宙,后者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之前和新元古代;在空间上可表现为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的铁、锰分离。铁、锰分离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①锰与铁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不同,如在pH>7.78时锰单独沉积,pH值在6.5~8.0之间铁、锰可同时沉淀,pH<7.78铁则单独沉淀;②原始含铁、锰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引起铁、锰浸出率的不同;③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④早期黄铁矿在缺氧还原条件下的优先沉淀;⑤来自陆源的可溶性Fe2+和Mn2+在海水介质中,由于胶体或有机颗粒吸附和自身氧化作用能力的不同。综合研究表明铁锰分离是锰沉积成矿的必经过程,不同沉积锰矿床的铁、锰分离程度(Mn/Fe值)差异较大,海洋环境中的铁、锰分离和富锰成矿过程主要受控于次氧化条件下铁的优先氧化或缺氧硫化条件下黄铁矿的大量沉淀。
张连昌李文君董志国李文李文高炳宇高炳宇王长乐
一种磷石膏改良路基的施工方法
一种磷石膏改良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磷石膏混合料处理、混合料固化处理、固化料掺水配比、固化料改良抗裂处理及现场摊铺测试五个方面,可以满足道路基层强度与回弹模量要求,并可在缺乏填土地区与磷石膏固体废弃物产量较高...
李志清周应新樊思林钱坤张仕华张晓锋陈武杨俊宏苗晟源吴继忠曾丽李丹丹胡德军孔令伟方绍林李文吴尚峰曾维成
文献传递
东昆仑洪水河铁锰多金属矿床钴镍矿化的发现及其赋存状态研究
2024年
洪水河沉积型铁锰矿床位于青海东昆仑北带,容矿围岩为中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洪水河矿床具有铁矿体与锰矿体平行共存的特征,共圈出铁锰矿体7条,矿体展布受地层岩性控制,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本次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岩心编录与采样、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首次在I-1矿体发现了独立钴矿物(硫钴矿和硫镍钴矿)和镍矿物(硫镍矿),并通过初步的化学分析圈定了具有较大规模的钴(镍)矿体。矿石构造及矿物组合特征反映洪水河矿床铁、锰、钴(镍)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期、变质变形期和表生氧化3个成矿期次。综合研究表明,洪水河矿区无论是浅部还是深部,以及外围地区,均具有优越的钴镍矿产找矿前景,值得开展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
刘永乐张连昌李文李文李文君李文君朱明田朱明田王长乐张大明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
青海东昆仑沉积型锰矿构造背景与成矿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经历了早期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形成了一系列海相沉积型锰矿床.但对于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具体细节仍存在伸展与俯冲、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岛弧与弧后盆地等不同的认识;有关大洋封闭的时间也存在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的争议.本文通过东昆仑地区海相沉积型锰矿容矿围岩砂岩、粉砂岩和硅质岩的岩相学观察、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并与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砂岩与硅质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于中元古代的洪水河铁锰矿和浪木日锰矿,以及形成于奥陶纪-早志留世的三通沟北锰矿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形成于新元古代三通沟VI-VII锰矿带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属性.综合研究认为东昆仑中带和南带从中元古代蓟县系狼牙山组到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经历了原特提斯洋的活动大陆边缘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而奥陶纪-早志留世纳赤台群形成于原特提斯洋俯冲-岛弧增生-弧后盆地阶段.
刘永乐张爱奎张建平李文李文李文君朱明田朱明田
关键词:沉积锰矿成矿规律东昆仑矿床
一种道路路面基层固化改性的处理方法
一种道路路面基层固化改性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赤泥混合料处理、混合料固化处理、固化料掺水配比、固化料改良抗裂处理及现场摊铺测试五个方面,可以满足道路基层强度与回弹模量要求,并可在缺乏填土地区与赤泥固体废弃物产量较...
李志清沈鑫周应新钱坤张晓锋陈武杜婷婷戚志宇樊思林汪永林李文曾维成吴尚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