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事件
  • 1篇血流
  • 1篇造影
  • 1篇他汀
  • 1篇主要不良心脏...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慢血流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术
  • 1篇经皮冠脉介入
  • 1篇经皮冠脉介入...
  • 1篇急性ST段抬...
  • 1篇急性ST段抬...
  • 1篇梗死

机构

  • 2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2篇杨洋
  • 1篇方五旺
  • 1篇杨俊平
  • 1篇王永
  • 1篇阮爱兵
  • 1篇吕爱玲

传媒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13例)与未发生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NLR、CRP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尿酸(UA)、血磷(P)、甘油三酯(TG)、NLR、CRP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A、P、TG、NLR、CRP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P <0.05)。外周血NLR联合CRP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 <0.05)。结论 外周血NLR、CRP均与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均对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
周晚晴李靓杨洋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C反应蛋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治疗作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①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1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常规治疗(15例)。选取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匹配而冠脉血流正常的22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③结果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胸痛等不适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存在血流缓慢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基础TFC值观察组分别为50.1±15.6、60.2±12.4、55.9±13.8,常规治疗组分别54.1±11.6、58.2±10.4、61.9±14.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1±10.6、20.2±13.4、22±13.8;观察组治疗后TFC值分别下降至34.1±12.6、36.2±16.4、33.9±15.8(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FC分别下降至42.1±10.5、45.2±14.3、39.9±11.6(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5),但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5)。④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益。
阮爱兵吕爱玲王锦乾方五旺王永杨俊平杨洋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慢血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