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伟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疼痛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度洛西汀
  • 1篇短期疗效
  • 1篇腰大池
  • 1篇腰大池-腹腔...
  • 1篇少年
  • 1篇神经痛
  • 1篇神经阻滞
  • 1篇神经阻滞治疗
  • 1篇特发性
  • 1篇疼痛部位
  • 1篇疼痛程度
  • 1篇疼痛性
  • 1篇疼痛性质
  • 1篇痛性
  • 1篇头痛
  • 1篇普瑞巴林

机构

  • 4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林伟
  • 1篇曾现伟
  • 1篇傅继弟
  • 1篇尹凤婷
  • 1篇刘辉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青春期健康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辅助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疼痛科的胸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P组,n=30)和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组(DP组,n=30)。P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mg/次,2次/d,连续口服28d;DP组患者在P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胶囊,15mg/次,1次/d,连续口服28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开始后第7、14、28日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第7、14、28日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始治疗后第7日DP组VAS评分较P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8日时DP组VAS评分降低较P组更为明显[(2.4±0.7)比(3.1±0.8),(2.0±0.5)比(2.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DP组疗效优于P组(83%比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短期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普瑞巴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孙文垚刘采采林伟王彬彬尹凤婷吕一冬
关键词:度洛西汀普瑞巴林
颈部穴位射频脉冲与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5年
探寻慢性紧张性头痛(CTTH)的有效治疗方案,将颈部穴位射频脉冲疗效与神经阻滞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86例,入院原因:CTTH,接收科室:疼痛科,入院时间:2023.10-2024.10,随机性将患者分为2组,以对比方式观察组间在疗效上的差异,观察对照组(n=43/神经阻滞)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疗效数据与研究组(n=43/颈部穴位射频脉冲)的区别,统计出2组在并发症风险方面有无区别。结果 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NRS评分<对照组(p均<0.05);1个月时,研究组有效率虽然略高,但组间差异不大(p>0.05);而在治疗3个月时,研究组有效率已经>高对照组(p<0.05);并发症上,两组占比未见较大差异(p>0.05)。结论 就CTTH患者而言,以颈部穴位射频脉冲开展治疗的整体效果要优于神经阻滞,患者疼痛程度更轻,且可以维持的时间更久,远期疗效更佳,也足够安全,值得推广。
林伟
关键词:神经阻滞疼痛程度
青少年颈痛的表现特点及治疗
2023年
颈部疼痛的情况在青少年群体中十分常见,但青少年颈痛往往不同于已经形成实质病变的颈椎病,多呈现较为轻微的症状表现,以下将针对青少年颈痛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式进行分析。表现特点青少年颈痛最直接且主要的表现特点是肩颈部疼痛,但由于疾病发展阶段较早,疼痛部位较浅,且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性质多为胀痛、刺痛、牵涉痛。
林伟
关键词:颈部疼痛颈痛疼痛性质牵涉痛疼痛部位青少年群体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颅压增高54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发性颅压增高(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是指颅内压大于220 mmH2 O 所产生的一系列症临床少见一组症候群。主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平卧时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复视等。临床容易误诊,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并无侧脑室增大,治疗方式也不统一。口服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对于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和改善视力价值有限,对于视力有明显恶化倾向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1,2]。
刘辉曾现伟林伟傅继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