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坤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钻孔
  • 1篇地面钻井
  • 1篇岩石蠕变
  • 1篇隅角
  • 1篇隅角瓦斯
  • 1篇蠕变
  • 1篇蠕变特性
  • 1篇软煤
  • 1篇软煤层
  • 1篇上隅角
  • 1篇上隅角瓦斯
  • 1篇深部
  • 1篇深部高应力
  • 1篇瓦斯
  • 1篇瓦斯抽采
  • 1篇瓦斯综合治理
  • 1篇下向钻孔
  • 1篇煤层
  • 1篇煤层气
  • 1篇煤层群

机构

  • 3篇瓦斯灾害监控...
  • 2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煤炭工业规划...
  • 1篇新疆焦煤(集...

作者

  • 3篇赵坤
  • 1篇梁运培
  • 1篇孙东玲
  • 1篇陈亮
  • 1篇陈亮

传媒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山东煤炭科技
  • 1篇能源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倾斜碎软煤层群煤层气协调开发关键技术-以艾维尔沟矿区为例被引量:5
2024年
为了明确与倾斜碎软煤层开采条件相适配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关键技术,基于倾斜碎软煤层群瓦斯难抽采与煤层群非对称采动特征,形成了与之匹配的非对称卸压时空协同“三孔四区五量”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明确了非对称采动下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策略,阐明了井上下联合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时空协同机制。针对倾斜碎软突出首采煤层消突困难的问题,优化了倾斜碎软煤层下向长钻孔施工工艺,研制了钻头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实现了更高精度的钻孔轨迹防偏。针对非对称采动区地面井防护缺乏针对性的难题,阐明了非对称采动覆岩卸压破坏时空演化特征,获得了非对称采动下覆岩采动裂隙演化特征,确定了倾斜煤层地面井井位安全位置,研发了能够兼顾地面井稳定性和抽采效率双因素的采动区地面三开套管结构。应用结果表明:时空协同的“三孔四区五量”模式能够实现煤层气高效抽采,保障倾斜煤层群的抽掘采接替平衡;倾斜煤层下向钻孔递进式抽采方式拓展了递进式抽采的应用范围,破解了倾斜煤层煤层气抽采过程中的时间不协调问题;优化后的采动地面井维稳结构能够适应非对称采动作用,实现了采动区地面井煤层气高效抽采。上述成果在新疆焦煤集团艾维尔沟矿区得到推广应用,初步形成符合艾维尔沟矿区主要高瓦斯矿区倾斜煤层特点的煤层气抽采关键技术和典型模式。
梁运培朱拴成陈亮陈亮孙东玲赵坤张碧川
关键词:下向钻孔地面钻井
深部高应力区岩石蠕变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研究顶板岩石的单轴和三轴蠕变试验,研究了深部高应力区岩石的蠕变特性。11煤结果表明,岩层在低应力作用下,蠕变曲线很快趋于稳定,而当岩石所受压力增大时,达到变形稳定所需时间也变长;当压力达到极限应力的70%~85%时,蠕变出现加速阶段,并伴随裂缝破坏;深部高应力区岩石蠕变特性符合西元模型。根据计算分析,得到了岩石蠕变破坏的长时强度为极限应力的70%左右。
赵坤
关键词:深部高应力蠕变特性
1905S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为解决福城煤矿1905S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通过分源预测法进行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采用高位裂隙钻孔抽采、高抽巷抽采与上隅角插管抽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瓦斯治理。结果表明:高位钻孔最佳抽采位置为距离煤层顶板上方15~30 m,终孔位置内错工作面回风巷20~30 m;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日平均值降到0.3%~0.45%,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降到0.08%~0.28%。
赵坤
关键词:上隅角瓦斯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分源预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