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利达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输血
  • 3篇血液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红细胞
  • 3篇肺移植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多态性检测
  • 2篇多态性位点
  • 2篇血液管理
  • 2篇氧合
  • 2篇移植术
  • 2篇引物
  • 2篇熔解曲线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机构

  • 14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4篇陈利达
  • 9篇曹永彤
  • 9篇王璐璐
  • 9篇芦宏凯
  • 8篇王文静
  • 7篇刘希曦
  • 5篇郑超
  • 5篇姜蕾
  • 5篇郭伟洁
  • 4篇王琪
  • 2篇杨辉
  • 2篇马亮
  • 2篇刘倩
  • 2篇卢宏凯
  • 1篇郭鹏豪
  • 1篇伍众文
  • 1篇黄彬
  • 1篇廖康
  • 1篇陈文慧
  • 1篇王琪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异体血输注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备血和围术期血液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OPCAB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将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组和输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组,分别研究患者术中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的危险因素。结果:179例OPCABG患者中,119例(66.5%)患者术中输注不同种类的血制品。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红细胞输注的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注血浆;影响血浆输注的因素有手术时间、IABP置入、术中输注红细胞和术中输注血小板;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因素有高血压和术中输注血浆。结论:OPCABG术中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充分评估患者临床资料,识别并适当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科学合理备血和围术期血液保护。
赵儒郑超陈利达郝蒙蒙吴琳王璐璐姜蕾曹永彤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输血血液保护
肺移植患者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2021年
肺移植患者常由于贫血、手术复杂程度高、手术创面大失血多等原因需要输注血液制品。输血在改善患者携氧功能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等风险。本文从术前输血评估、贫血干预、术中出凝血监测及输血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监测等方面,总结了肺移植患者血液管理的相关措施,提出多学科联合实施患者血液管理,为临床提供参考。
王文静赵儒王琪陈利达陈文慧芦宏凯
关键词:肺移植体外膜肺氧合
一种人ABCC2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引物设计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ABCC2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引物设计方法及试剂盒,属于临床检验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一种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引物设计方法,满足下述条件:(1)使基因多态性位点位于中间位置,以包括该位点的前后共400bp长度...
陈利达马亮曹永彤李金明刘倩杨辉刘媛媛芦宏凯姜蕾王璐璐
文献传递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收集2011至2014年间1 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IRAB 1360株。随机选取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耐药组(66株)及对照(敏感)组(14株),用PCR方法进行A^D类β-内酰胺酶、外膜孔通道蛋白和主动外排泵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由84.0%降至71.8%。同时,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下降。耐药组耐药基因TEM、AMPC、OXA-51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98.48%、96.97%,对照组分别为35.71%、64.29%、71.43%,耐药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XA23、OXA58仅在耐药组中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45%和1.52%。其余耐药基因在2组中均未检出。8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A^W共23个型别,耐药组主要为P1型(16株),R1型(4株)和R2(12株)型,对照组分布分散,其中R4型同时存在于耐药组和对照组。2012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9月-11月)(MICU、SICU),R2型(9月-11月)(MICU);2013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4月-6月)(MICU、SICU、神经科),R1型(2013年12月-2014年2月)(MICU、神经科);2014年一次暴发流行,流行菌株为R2型(2月-4月)(MICU、SICU、神经科)。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OXA23基因,产生D类β-内酰胺酶水解亚胺培南。MICU、SICU和神经科是暴发流行监控的重点科室。
谭坪海陈利达郭鹏豪廖康伍众文叶大柠黄彬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分析
我院9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2021年
目前输血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重症、围手术期、创伤、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尤为重要。但也会发生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因此,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不良反应时采取合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9年来输血不良反应的特性、概率、发生机制及应对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刘希曦陈利达王文静曹永彤
关键词: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单采血小板回顾性分析
肺移植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肺移植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为肺移植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PBM)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本院病案管理及数字化系统收集本院肺移植科2017年3月~2019年6月完成的全部173例肺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6 U(以2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计为1 U)与否分为大量输血组(≥6 U,n=66)和非大量输血组(<6 U,n=107),对2组患者基本信息、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单因素分析比较,将二者比较P<0.15的指标进一步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肺移植患者围术期大量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大量输血组与非大量输血组患者的吸烟史比例、体重指数(BMI)相近(P<0.05);术前Hb(g/L) 124(111,138.8)vs 138(126,149),Hct(%) 37.9(34.8,42.5)vs 41.3(37.9,44.6),手术时长(min)327.9±107.7 vs 238.4±77.0,术中失血量(mL)1 108.6±1 342.0 vs 341.8±270.8(P<0.01);单肺移植42.4%(28/66)vs 78.5%(84/10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失血量(OR=1.001,P<0.05),手术时长(OR=1.006,P<0.05),术前Hb(OR=0.973,P<0.01),肺移植类型(单、双肺移植)(OR=0.247,P<0.05),体外膜肺氧合(ECMO)(OR=0.187,P<0.01)是肺移植患者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是围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而术前Hb水平、围术期使用ECMO以及单肺移植(较双肺移植而言)是围术期大量输血的保护因素。
王文静王琪赵儒陈利达王璐璐郭伟洁刘希曦张凡赫喜荣芦宏凯
关键词:围术期输血红细胞输注肺移植大量输血术中失血
一种人ABCC2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引物设计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ABCC2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引物设计方法及试剂盒,属于临床检验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一种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引物设计方法,满足下述条件:(1)使基因多态性位点位于中间位置,以包括该位点的前后共400bp长度...
陈利达马亮曹永彤李金明刘倩杨辉刘媛媛芦宏凯姜蕾王璐璐
围手术期应用体外膜氧合支持肺移植受者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凝血和输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完成的178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CMO,将178例受者分为有ECMO组(131例)和无ECMO组(47例),对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输血情况进行比较。将131例有ECMO组的受者排除二次开胸止血7例、数据不全2例后,再分别按输血成分不同分为未输红细胞组(63例)和输红细胞组(59例)、输血浆量<1000 ml组(99例)和输血浆量≥1000 ml组(23例)、未输血小板组(93例)和输血小板组(29例),统计受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ECMO相关信息,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ECMO支持期间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无ECMO两组受者在BMI、病程、原发病、双肺移植、实验室检查、术后输血量、术后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比例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移植、ASAⅣ级、术后ECMO支持时间≥2 d、术后HGB<100 g/L、术后PT/APTT/INR异常、术后PLT计数<100×10^(9)/L是术后ECMO期间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ECMO支持受者,术后输血量和输血需求更大。充分评估受者输血需求、优化凝血监测方案、明确输血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科学合理输血。
王琪王文静陈利达王璐璐赵儒陈文慧刘希曦芦宏凯
关键词:肺移植体外膜氧合成分输血凝血
中国献血人群意外抗体阳性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估算中国献血人群意外抗体的阳性率,分析我国献血人群红细胞意外抗体的分布特点,为判断我国献血人群是否需要进行意外抗体检测实验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PubMed、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中,通过输入特定的检索词检索有关我国献血人群意外抗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时~2019年12月。由五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3.6.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8个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献血者的总抗体阳性率为0.20%[95%CI(0.15%,0.25%)];男性献血者抗体阳性率为0.13%[95%CI(0.10%,0.16%)],女性献血者抗体阳性率为0.31%[95%CI(0.26%,0.37%)],女性献血者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抗体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抗体类型多以IgM型为主,占抗体阳性总数的59.78%[95%CI(50.01%,69.54%)],IgG型抗体占抗体阳性总数的31.33%[95%CI(23.44%,39.22%)],且IgG型抗体多见于女性;根据抗体鉴定结果发现,各血型系统抗体阳性率不同,Rh系统约占31.64%[95%CI(25.25%,38.03%)](约99.61%为IgG型抗体,以抗-D、抗-E为主),MNS系统约占23.73%[95%CI(18.80%,28.65%)](约88.74%为IgG型抗体,以抗-M为主),Lewis系统约占8.18%[95%CI(5.71%,10.66%)](主要为IgG型抗体,以抗-Lea为主),P系统约占4.54%[95%CI(2.58%,6.51%)](主要为IgM型抗体,以抗-P为主),其他类(包括非特异性抗体、自身抗体)占22.78%[95%CI(14.09%,31,46%)](主要为IgM型抗体),Kell系统约占0.05%[95%(0,0.46%)],Duffy系统约占0.05%[95%CI(0,0.46%)](主要为IgG型抗体,以抗-Fya为主),Kidd系统约占0.01%[95%CI(0,0.42%)](均为抗-Jka),Diego系统约占0.01%[95%CI(0,0.4%)](均为抗-Dia);抗体频率排序:抗-M>抗-D>抗-E>抗-Lea>抗-P>抗-Leb>抗-N>抗-cE>抗-C>抗-Fya>抗-Jka>抗-Dia。结论将意外抗体筛查实验纳入献血者常规检测项目存在一定必要性,针对献血者常见意外抗体开发�
郭伟洁刘泽雅张凡赫喜荣常玥陈利达王文静芦宏凯
关键词:献血者意外抗体META分析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和机制,增强未来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日查阅本院所有输血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病历,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特征、概率和机制。结果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43%(33/7 673)。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占72.7%(24/33),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4.2%(8/33),不良反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0.53%(14/2 646)、0.41%(10/2 449)和0.35%(9/2 578)。3年内输注血制品共49 674袋,其中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8%(10/2 067)、0.08%(6/7 251)和0.07%(16/21 925),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干部保健一病区14.8%(4/27)和重症监护室4.9%(5/102)居多。老年、有输血史、孕产史的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提倡少白细胞血制品的应用;老年、有输血史、孕产史、重症患者输血要特别预防和监测;应完善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安全输血。
陈利达芦宏凯王璐璐郭伟洁郑超王文静王琪王淑萌刘希曦曹永彤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成分输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