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家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脑损伤
  • 4篇吗啡
  • 4篇法医
  • 3篇死后
  • 3篇法医学
  • 2篇液压冲击
  • 2篇液压冲击脑损...
  • 2篇中毒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脑组织
  • 2篇法医学鉴定
  • 2篇C-JUN
  • 1篇蛋白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机构

  • 11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武警医学院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吉林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吴家文
  • 5篇吴梅筠
  • 4篇张永亮
  • 4篇廖志钢
  • 3篇汪秉康
  • 3篇李利华
  • 3篇李灵芝
  • 2篇辛军平
  • 2篇徐振波
  • 2篇于晓军
  • 2篇孙光云
  • 1篇陈晓钢
  • 1篇刘光
  • 1篇曹树明
  • 1篇胡建林
  • 1篇易旭夫
  • 1篇张荣平
  • 1篇陈国弟
  • 1篇陈晓刚
  • 1篇金德方

传媒

  • 5篇法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全国第六次法...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科协首届...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脑干c-jun mRNA表达的定位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大鼠中度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时脑干c junmRNA及其表达产物Jun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动物均给以 0 .2MPa液压冲击脑损伤 ,按冲击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 5min、15min、30min、1h、2h、4h、8h和 12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c -jun在脑干的表达。结果 :脑冲击后 15min - 12h ,Jun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冲击后 5min ,c junmRNA表达开始增强 ,2h表达最强 ,然后逐渐减弱。结论 :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后c jun在脑干表达迅速增强 。
张永亮李灵芝陈晓钢廖志钢吴梅筠吴家文
关键词:C-JUN原位杂交脑损伤液压冲击脑干MRNA表达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诱导c-fos mRNA表达增强
1 目的:研究大鼠中度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c-fos mRNA的表达特点。 2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的损伤组。损伤组动物均给0.2MPa液压冲击造成脑损伤,按冲击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5 min...
张永亮陈国弟孙光云刘敏廖志钢吴家文吴梅筠
关键词:液压冲击脑损伤FOS
文献传递
大鼠死后心血中吗啡浓度变化的HPLC检测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检测了治疗量及中毒量吗啡肌注大鼠死后心血中吗啡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以治疗量吗啡肌注大鼠死后96h内,心血中吗啡浓度随死后时间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吗啡浓度水平与死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以中毒量吗啡肌注大鼠死后12h内,心血中吗啡浓度无明显变化.死后24h、48h及96h.随死后时间延长,心血中吗啡浓度逐渐升高(P>0.01),其递增强度不如治疗量吗啡组大鼠的明显.本研究证实死后尸体心血吗啡浓度明显受生前剂量的影响,且死后96h内,随死后时间延长心血中吗啡浓度不断增高.本文初步探讨了死后心血吗啡浓度变化发生的可能机制.为海洛因或吗啡中毒死亡的血液检测结果评判及死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李利华吴家文汪秉康胡建林刘光曹树明张荣平
关键词:毒物吗啡法医学高效液相色谱
吗啡染毒大鼠死后体内吗啡的分布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慢性吗啡染毒大鼠死后,在不同时间尸体内吗啡公布的变化。发现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吗啡在大鼠CNS的分布无明显改变;其它内脏器官组织中吗啡分布则有明显改变;内脏脂肪组织原未查见吗啡,随死后时间延长,吗啡含量增加.证实大鼠染毒死后尸体内吗啡存在重分布现象。初步讨论了死后体内吗啡分布的变化与死后时间的关系,为吸毒致死后尸检取材提供依据。
徐振波吴家文汪秉康王文东
关键词:吗啡免疫组织化学毒物学
吗啡在体内的分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6年
研究吗啡在体内的分布和变化是药理学及麻醉学中的重要课题。阐明吗啡毒副作用的机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80年代以来,海洛因及吗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滥用,吸毒成瘾或中毒死亡案件与日惧增,成为威协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问题。
李利华吴家文江秉康
关键词:吗啡中毒法医鉴定
Fos蛋白和Jun蛋白在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研究大鼠中度 (0 .2 MPa)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时大脑皮质立即早期基因 c fos和 c jun表达产物 Fos蛋白和 Jun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动物均给以 0 .2 MPa液压冲击脑损伤 ,按冲击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 5、15、30、6 0、12 0、2 40、480和 72 0分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Fos和 Jun蛋白在大脑皮质的表达特点。结果 :冲击后 30分钟 ,双侧大脑皮质Fos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 ,冲击后 72 0分钟达高峰。Fos阳性细胞面积在冲击后 12 0分钟逐渐增大 ,72 0分钟达高峰 ;冲击后 6 0分钟 ,双侧大脑皮质 Jun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冲击后 12 0分钟 ,阳性细胞面积逐渐增大 ,冲击后 72 0分钟 ,阳性细胞数和面积均达高峰。结论 :中度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后 Fos蛋白和 Jun蛋白在双侧大脑皮质均有表达 ,持续时间较长 ,c jun在脑组织内表达的分布范围及变化趋势与 c fos基本一致 ,但表达开始增强的时间较 c
张永亮李灵芝辛军平徐振波廖志钢吴梅筠吴家文
关键词:脑损伤C-FOSC-JUN
大鼠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学观察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建立一种重复性好的大鼠分级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外伤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损伤组 ;损伤组按冲击力大小分为轻 (1 0 0kPa)、中 (2 0 0kPa)、重 (30 0kPa) 3个亚组。实验中由计算机记录冲击时脑承受的压力曲线并描记大鼠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脑承受的压力曲线与冲击气压呈直线正相关 (r =0 .985 ) ,损伤组大鼠在冲击后立即出现去大脑强直和呼吸暂停。中、重度损伤组部分动物发生抽搐 ;损伤组大鼠在冲击后迅速出现短暂血压上升 ,中、重度损伤组动物伴心率减慢并继发血压降低 ;病理学检查可见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出血、侧脑室出血以及冲击侧胼胝体出血。冲击压力越大 ,损伤程度越重。结论 :改进后的液压冲击装置可以复制大鼠分级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 ,冲击力定量准确 ,重复性好。
张永亮李灵芝廖志钢辛军平吴家文吴梅筠
关键词:脑损伤病理生理学动物模型
成都汉族群体4个VNTR基因座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调查
本文用PCR法调查了成都汉族群体4个VNTR基因座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这4个VNTR基因座是D4S43、D4S111、HVR-Ig及Ha-ras。用各基因座专一的引物及耐热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在溴...
吴梅筠孙光云吴家文陈晓刚
关键词:汉族群体基因座位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
文献传递
与硬膜外麻醉有关死亡的法医学鉴定1例
1996年
硬膜外麻醉适应于广泛的手术部位,已成为麻醉特色之一,随着这种麻醉术的采用,所带来的死亡机会也增多,在国外与麻醉有关的死亡检验属法医鉴定范畴,在国内则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确定,鉴于我国法医也将面临此问题。
易旭夫汪秉康吴家文金德方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法医学鉴定
急性吗啡肌注大鼠死后体内吗啡再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治疗量及中毒量吗啡注射大鼠死后体内吗啡的定位及分布变化分别进行研究。发现:⑴吗啡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回、基底核、丘脑、脑干、扣带回、嗅束、胼胝体及小脑神经细胞胞浆内及神经纤维;心、肝、肾、睾丸及血管平滑肌等也有吗啡分布,但胸腺、淋巴结等未发现吗啡存在;⑵治疗量吗啡注射鼠死后96h内,心、肝、肾、肾上腺等大部分实质器官组织细胞中吗啡含量随死后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少(P<0.01);中毒量吗啡注射鼠死后12h内,组织细胞中吗啡含量变化甚微,但死后24-96h,吗啡量缓慢递减(P<0.05)。骨骼肌吗啡量随死后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死后48h内脑组织吗啡量无明显变化。本研究证实死后尸体内吗啡再分布的客观存在,探讨了吗啡再分布发生机制。免疫组化法为海洛因或吗啡成瘾及中毒死亡的医学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李利华吴家文汪秉康王文冬
关键词:吗啡中毒量死后再分布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