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德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经微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经微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6-01~2017-12收治的11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微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则行传统的微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术后随访3个月及以上,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以准确定位脑内血肿的位置,减少脑组织副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是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 覃思杰刘桂彪罗建设唐娟韦秋凤覃丽云黄焕汉李桂红谢正德
- 关键词:脑出血超声引导显微手术
- 重症小脑出血的抢救体会(附25例报告)
- 重症小脑出血急诊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对于急性重症小脑出血患者(GCS≤8分)、小脑出血量>lOml、颅内高压和小脑症状明显,或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者,只要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患者家属理解并同意,都应采取积极的抢救,争取时...
- 刘桂彪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谢正德曾祥博池超超
- 关键词: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预后评估
- 文献传递
- 三维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技术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三维CT(3D-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我科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rasverse sigmoid sinus junction,TSSJ)进行精准定位,进行乙状窦后入路个体化骨瓣开颅手术。结果 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的"关键孔"位置均位于横窦-乙状窦夹角内侧缘,无损伤乙状窦和横窦,骨瓣开颅后横窦沟下缘、乙状窦沟内侧缘及横窦-乙状窦沟夹角均获得满意的显露;术中骨瓣复位良好,颅骨缺损明显减少,无发生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结论运用三维CT精准定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是安全、快捷、微创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开颅技术。
- 刘桂彪苏江谢正德池超超李松年李奋强
-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颅骨切开术
- 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15例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6例。结果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部分栓塞3例。1例因年龄较大拒绝随访,其余14例栓塞术后随访6~12个月;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的6例均无复发,但2例大脑后动脉P3~P4段巨大夹层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远端动脉闭塞。结论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可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减少复发率。
- 李松年谢正德韦刚李奋强刘桂标曾祥博池超超韦焕梅
- 关键词:复杂动脉瘤弹簧圈ONYX胶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3月进入我院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分析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26例患者的所有支架、弹簧圈植入顺利,释放位置满意,技术成功率100%。26例患者完全栓塞23例,近完全栓塞1例,不完全栓塞2例。对26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情况进行随访,14例治疗情况良好,10例未复查,2例放弃治疗出院。26例患者中仅出现4例并发症。26例患者中MRS得分0~2分24例(92.31%),得分6分2例(7.6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良好,提高动脉瘤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 谢正德李松年刘桂彪李奋强韦刚曾祥博池超超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
- Onyx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Onyx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情况。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开展回顾性分析,共纳入研究对象19例,均为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均采用Onyx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19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43个动脉瘤中,其中1个(2.33%)因血管迂曲支架未能到位,其余42个(97.67%)动脉瘤顺利完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中支架顺利到位,放置满意。并发症包括支架移位1例,血栓形成4例,动脉瘤术中破裂1例、栓塞载瘤动脉远端引起脑梗死1例、血管损伤1例。操作相关死亡率为1例(1/19)。术后无(再)出血发生。16例患者(35个动脉瘤)接受脑血管造影随访,总体再通率为14.29%。对1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行DSA复查,无1例复发,无支架或弹簧圈移位发生。结论:针对Onyx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和再通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李松年谢正德曾祥博池超超刘桂彪李奋强
- 关键词:ONYX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并发症
- 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我院神经外科2012-01~2015-12之间收治8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实验组接受经外侧裂入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后,ADL评分结果和血肿清除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接受经外侧裂入路清除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血肿的清除,以及脑组织神经功能的改善,因而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谢正德刘桂彪李奋强李松年曾祥博池超超
- 关键词:经外侧裂入路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
-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因分析
- 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其中38例死亡,死亡率31.1%.在死亡原因中,死于原发或继发脑干功能衰竭36例,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颅脑损伤患者一经接诊,应进行院前急救处...
- 谢正德刘桂彪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曾祥博池超超
- 关键词:颅脑损伤死因分析手术治疗病死率
- 文献传递
- 三维CT定位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骨瓣开颅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 2019年
- 目的 通过三维CT定位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骨瓣开颅的解剖学应用研究,为临床提供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SSJ)进行精准定位后,行乙状窦后入路个体化骨瓣开颅手术;同期对干颅骨标本12例(24侧)采用同样的方法定位,进行骨瓣“开颅”,通过解剖学进一步验证。结果 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及12例(24侧)干颅骨标本的“关键孔”位置均位于TSSJ内侧缘,乙状窦和横窦无损伤,骨瓣开颅后横窦沟下缘、乙状窦沟内侧缘及TSSJ均获得满意的显露;术中骨瓣复位良好,颅骨缺损明显减少,23例患者无1例发生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结论 运用三维CT精准定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具有安全、快捷、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桂彪苏江谢正德池超超李松年李奋强
-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