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6篇降水
  • 4篇树轮
  • 4篇降水量
  • 3篇年降水
  • 3篇年降水量
  • 3篇气温
  • 3篇高温
  • 2篇温度
  • 2篇夏季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极端气温
  • 2篇极端温度
  • 2篇干旱
  • 1篇低山区
  • 1篇雪岭云杉
  • 1篇遥感
  • 1篇玉米
  • 1篇云杉

机构

  • 15篇中国气象局国...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山西省气候中...
  • 2篇山西省气象信...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哥德堡大学

作者

  • 21篇尹红
  • 7篇刘洪滨
  • 5篇王靖
  • 4篇郭品文
  • 3篇黄磊
  • 3篇孙颖
  • 2篇於琍
  • 2篇邵雪梅
  • 2篇张宁
  • 2篇朱海峰
  • 1篇李建东
  • 1篇肖风劲
  • 1篇张永强
  • 1篇于宏敏
  • 1篇张永香
  • 1篇李扬
  • 1篇徐岩
  • 1篇钟海玲
  • 1篇董思言
  • 1篇周波涛

传媒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Agricu...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轮记录的青海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来的极端干旱事件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的该地区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的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的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的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
黄磊邵雪梅刘洪滨王树芝朱海峰徐岩梁尔源尹红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东北干旱严重 南方高温持续(2009年8月)被引量:2
2009年
肖风劲赵东尹红李建东钟海玲
关键词:平均降水量干旱高温平均气温气候特点
全球和中国区域近50年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全球和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对20世纪中期以来温度、降水和主要极端事件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进展,而不涉及更长时间尺度历史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分析表明,国际上近年来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从全球尺度气温变化的检测归因发展到区域尺度和多变量的检测归因。但在中国,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等发生的原因,但在以数理统计推断方法为基础的气候变化事实归因领域的研究仍然亟待加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中国不同区域的变暖、不同区域的变干或变湿的归因分析,以及这些因子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因子的异同等,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孙颖尹红田沁花胡婷石英刘洪滨周波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52
2019年
利用中国1961-2017 年2419 站均一化逐日气候数据,计算了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联合专家组定义的26 个极端气候指数,分析2017 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2017 年中国区域平均的所有极端高温指数均高于1961-1990 年30 年平均,所有极端低温指数均低于1961-1990 年30 年平均。中国区域平均的多个极端温度指数达到或者接近历史极值,其中年最小日最高气温(TXn)和年最小日最低气温(TNn)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冷夜(TN10p)、冷昼(TX10p)和持续冷日日数(CSDI)达到历史最低值。年最大日最高气温(TXx)、年最大日最低气温(TNx)、暖夜(TN90p)、霜冻(FD)、冰冻(ID)、热夜(TR)、生长期长度(GSL)排在1961 年以来的第2 或第3 位,其余极端温度指数全部排在了1961 年以来前10 位。2017 年中国区域平均的10 个极端降水指数中,有7 个指数值处于1961-2017 年1 个标准差范围内,指示2017 年的极端降水接近正常年。
尹红孙颖
关键词:气候变暖极端温度极端降水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最暖夏季极端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气候变暖导致了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冻土消融,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高原变暖持续加剧,2022年经历了1961年以来最暖的夏季,青藏高原中东部区域夏季平均最高气温(T_(max))和最低气温(T_(min))比1961—1990年分别增暖了2.37℃和2.51℃。本研究利用模式评估和重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影响,并预估未来的变化。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了青藏高原2022年夏季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极端T_(max)事件在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因子影响下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67%和0.012%,人类活动对2022年夏季极端T_(max)事件贡献为1.26℃(0.86~1.68℃);极端T_(min)事件在有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概率为23.5%,而在自然因子影响下没有检测到发生类似强度的事件。人类活动对2022年夏季极端T_(min)事件贡献为2.35℃(1.89~2.81℃)。CMIP6模式低估了青藏高原地区观测到的气温变化,基于归因约束方法校准了模式对观测的模拟偏差,预估显示,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SSP2-4.5)青藏高原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未来将继续增加,未来青藏高原发生类似2022年极端高温事件风险不断增大。
尹红孙颖王东阡
关键词:青藏高原极端气温
小兴安岭低山区红松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被引量:18
2009年
基于小兴安岭红松的树轮资料,确定了Tree-Ring生态机理模型模拟红松树木生长的参数。应用Tree-Ring模型对小兴安岭红松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Tree-Ring模型在该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红松树木生长比较敏感的参数是光合最低温度、光合最适温度下限、最适土壤体积含水率上限和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模拟发现,红松树轮宽度变化主要受到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气温和当年4月份气温变化控制。形成层开始生长平均是在4月下旬,这时水分充足,而温度在光合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下限之间,温度愈高,光合速率愈大,储存的养料愈多,因此表现为与树轮宽度的正相关关系。形成层生长结束的时间平均在10月上旬,用于形成层细胞生长的光合产物的消耗减少,而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10月份的气温越高为下一年储存的养料越多,翌年易形成宽轮。
尹红刘洪滨郭品文Hans Linderholm
关键词:树轮气候响应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Tree-ring Maximum Latewood Density of Picea schrenkiana in Xinjiang, China被引量:1
2016年
Based on two tree-ring maximum latewood density (MXD) chronologies of Picea schrenkiana from the Manas River Basin, Xinjiang,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MXD to climate variation was discussed.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XD chronologies and instrumental records from Shihez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showed that each chronology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aximum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ly-August, and especially, the regional chronology (RC) was the most highly correlated variable (r=0.54, P〈0.001). Afterwards, the maximum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ly-August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RC. Comparison among reconstructed temperature, observed values, and the drought index (Is) confirmed that precipitation would affect MXD when the absolute value of Is is greater than 1.5σ (|Is| 〉 2.5 during 1953-2008) or near to 1.5a over a 2-3 year perio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the semiarid climate of the study area. In dry years, lack of precipitation would limit the thickening of latewood cell walls and, as a result, impact MXD. Therefore, compared with relatively humid regions, the response of tree-ring MXD to air temperature similarly would be influenced by extreme moisture conditions in semiarid areas, and MXD, as a temperature proxy, should be used prudently on a limited scale.
孙宇王丽丽尹红
关键词:PRECIPITATION
海拔梯度上树轮宽度与最大密度的气候响应差异
本研究在新疆石河子附近中天山北坡选择芦草沟(2494m)、大树湾(2059m)、煤窑沟(1987m)三个具有一定海拔梯度的样点采集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在每个样点建立树轮宽度和最大密度年表,并将这6个年表分别与石河子气象站气...
王丽丽孙宇尹红
关键词:雪岭云杉海拔梯度气候变化
小兴安岭红松径向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1年
基于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由全球气候模式(MPI_ECHAM5)产生的逐日气候模拟数据驱动TREE-RING树轮生态机理模型,模拟了小兴安岭红松(Pinus koraiensis)树木径向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在A1B情景下,随着大气CO2浓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局地气温的不断升高,红松树木生长开始和结束时间显著提前,2011—2060年比1961—2010年径向生长开始时间平均提前约5d左右,生长结束时间平均提前约3d左右。红松树木的径向生长量不断增加,2011—2060年比1961—2010年径向生长量平均增加约35%,径向生长量的增加主要是CO2施肥作用的结果,在不考虑CO2施肥效应下,只考虑降水量变化使树木径向生长量增加约2%,而未来50a的气温变化使树木径向生长量相对于1961—2010年减少约23%。
尹红王靖刘洪滨黄磊朱海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
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25年
利用中国2 419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资料,基于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专家组(ETCCDI)定义的26个极端气候指数,采用MK-Sen趋势分析法,通过与中国1961—2022年的极端气候演变趋势对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气温、降水进行了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暖事件增多、加强,持续时间加长,而极端冷事件减少、减弱,持续时间缩短,且极端暖事件的增强程度大于极端冷事件的减弱程度。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TXx(年最大日最高气温)、TNx(年最大日最低气温)、TX90p(暖昼)、TN90p(暖夜)、WSDI(持续暖日日数)突破历史极值,该区发生了极端高温。196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呈增多、增强趋势,而2022年该区域降水强度骤降、强降水频率骤减,持续性干旱频率增多,该区发生了极端干旱。高温、干旱复合叠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干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常清尹红张宁王靖乔嘉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指数极端降水指数高温干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