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响应
  • 3篇径向生长
  • 2篇亚高山
  • 2篇亚高山针叶林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土地利用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遥感
  • 1篇优势树种
  • 1篇云南松
  • 1篇山地
  • 1篇山松
  • 1篇树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亏缺
  • 1篇思茅松
  • 1篇松树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慧
  • 3篇范泽鑫
  • 2篇付培立
  • 1篇李红梅
  • 1篇刘文俊
  • 1篇苏建荣
  • 1篇马友鑫
  • 1篇余潇
  • 1篇林友兴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优势树种径向生长及其对水分的响应
2025年
横断山属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尽管在这个区域已开展了大量树木年代学研究,但针对该区域亚高山针叶林树木茎干径向生长季节动态及其气候响应仍缺乏研究。本研究使用高精度生长仪监测了滇西北香格里拉国家公园4个优势针叶树种——油麦吊云杉、高山松、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的茎干半径变化,分析其在2022和2023年径向生长的昼夜动态及其对大气和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1)4种树木的径向生长均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夜间较早达到生长高峰的树种,如长苞冷杉,有着较高的径向生长量和较多的生长小时数;2)4种树木的径向生长主要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含水量(SWC)呈显著负相关;3)分布于较高海拔的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其径向生长对VPD变化更加敏感,而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油麦吊云杉和高山松的径向生长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亚高山针叶树种径向生长在昼夜尺度上的差异及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为理解横断山地区亚高山针叶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新见解。
张依雪范泽鑫付培立付培立张慧和正华
关键词:滇西北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土壤含水量
近30年来哀牢山北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由1974,1987和2003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以哀牢山北段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并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4~2003年,哀牢山北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林地、灌木林、荒草地和耕地(主要是水田和旱地)相互之间转化比较激烈.近30年间有林地是该区域的优势地类,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3个时期中分别占总面积的71.67%,68.11%,64.76%.1974~1987年,旱地、灌木林、水田表现为增长,旱地增长较快,灌木林、水田增长较慢;荒草地和水体表现为减少.1987~2003年,灌木林、建设用地、荒草地、水田、水体表现为增长,灌木林、建设用地增长较快,荒草地、水田、水体增长较缓慢;旱地逐步萎缩;水浇地在整个研究时段保持较平衡状态.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总体上景观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却不断减少,景观破碎程度呈增加的趋势,受到人类的强烈干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持续增加,优势度不断下降,本地区土地利用朝着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的方向发展.
张慧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GIS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2024年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学方法,采集各树种分布区内树轮样本,构建树轮宽度年表,结合各采样点1958—2018年的气温、降水、帕尔默干旱指数等气象资料,利用响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3种松树采样点的气候均呈暖干化特征。限制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对高山松为当年5月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9.8%和27.5%;对云南松为上一年10月、12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38.8%、15.4%和25.4%;对思茅松为当年生长季(7月)、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3.8%、30.9%和15.3%。云南松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高山松和思茅松。气候暖干化使高山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减弱,对生长季(8月)气温的敏感性增强;使思茅松对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对上一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气候变暖使3种松树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变得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气候突变时间段,与区域气候波动同步,且不同树种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山松和思茅松对干旱的适应性强于云南松。气候变暖使气温对高海拔区高山松径向生长的促进效应减弱,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低降水敏感转变为对生长季低温敏感;气候变暖抑制思茅松生长季充足水分条件�
申佳艳范泽鑫张慧彭新华李金花余潇杨文雄李云芳李新宇刘悦宁苏建荣
关键词:高山松云南松思茅松气候响应
滇西北白马雪山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0
2022年
以滇西北白马雪山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的常绿树种长苞冷杉和落叶树种大果红杉为对象,采用高精度生长仪监测了2个树种的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分析其径向生长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大果红杉和长苞冷杉的径向生长主要发生在4—8月,6月是生长最快的时期。与长苞冷杉相比,大果红杉径向生长的开始时间较早,停止生长时间稍晚,其生长季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长苞冷杉。大果红杉最大生长速率和年生长量均略高于长苞冷杉。长苞冷杉日生长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饱和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大果红杉的日径向生长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和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均受到水分的限制,大果红杉对水分条件更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植物蒸腾作用和土壤蒸发散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剧土壤水分丧失和植物可利用水分下降,进而导致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更易受到干旱胁迫。
张慧付培立付培立林友兴杨建强格茸取扎范泽鑫
关键词:径向生长亚高山针叶林
哀牢山北段山地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剧,人类对山地开发的速度一直处于持续增长之中,这加重了山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退化。山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作为山地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因素,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选择...
张慧
关键词: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