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 微量元素Sn对含Bi、Mg无铅易切削黄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铅黄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切削性能,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讯、家电、饮用水工程、玩具、汽车、机械、仪表制造等领域,但由于铅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危害作用巨大的元素,所以以无毒的物质代替铅,使其达到易切削的目的,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
- 刘彦
- 关键词:润湿角铋黄铜
- 文献传递
-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被引量:4
- 2010年
-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原位生成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变形温度为700~950℃、温度间隔为50℃,应变速率为10^(-3)~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采用XRD、DSC、SEM、OM等实验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相变点及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等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绝热温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动态再结晶是TiC钛基复合材料热变形的重要机制,变形温度越高,再结晶越易进行,变形速率越高,应变量越大,再结晶晶粒越细小。
- 胡加瑞肖来荣罗锴刘彦李威蔡一湘
- 关键词:钛基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流变应力显微组织
-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被引量:7
- 2012年
-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原位生成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变形温度为700-9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时的热变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有显著影响,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原位生成钛基复合材料在(α+β)相区激活能为357.09 kJ/mol,β相区激活能为227.18 kJ/mol,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其高温塑性变形的本构关系。根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原位生成钛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图,并确定热变形的流变失稳区域。
- 胡加瑞肖来荣蔡一湘李威罗锴刘彦
- 关键词:流变应力加工图钛基复合材料热变形
- 镁对铜锌合金α→β相转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熔炼法制备了CuZn(40-x)Mgx合金,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差热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Mg含量对铜锌合金熔点、相转变温度及相变过程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含量大于4%时,CuZn(40-x)Mgx合金析出Cu2Mg相;CuZn(40-x)Mgx合金相转变温度随M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Mg含量的增加,CuZn(40-x)Mgx合金熔点降低。
- 张路怀肖来荣姜媛媛刘会群刘彦
- 关键词:铜锌合金镁相变熔点
- 镁黄铜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采用熔铸、挤压的方法制备出了镁黄铜棒材。利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SC)等手段对镁黄铜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相转变特征、力学性能、切削性能以及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物相由α相、β相和Cu2Mg相组成,以α相为主;镁黄铜的抗拉强度为494.39MPa,屈服强度为388.56MPa,伸长率为8.78%,布氏硬度为HV140.7,优于铅黄铜;切削性能达到铅黄铜性能的78.5%。研制的镁黄铜替代铅黄铜具有可行性。
- 肖来荣张路怀刘彦张喜民胡加瑞
- 关键词:相转变
- Cu-Zn-Mg体系中Cu_2Mg形成的热力学研究
- 2011年
- 研究了在熔铸法制备Cu-Zn-Mg合金过程中Cu2Mg形成的热力学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Cu60Zn37.64Mg2.36合金中Cu和Mg反应生成Cu2Mg相比反应生成MgZn2和CuMg2相的标准反应Gibbs自由能更低,在相同条件下,Cu2Mg相的生成比MgZn2和CuMg2相更容易。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合。
- 肖来荣刘彦蔡圳阳耿占吉王艳
- 关键词:热力学
- 60Cu-Zn-xMg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熔铸、挤压的方法制备了60Cu-Zn-xMg(x=2,4,6,at.%)棒材。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万能试验机、CK7525卧式车床等手段对镁黄铜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镁含量x≥4at.%时,合金物相由α相、β相和Cu2Mg相组成;随着镁含量的增加,合金塑性下降,切削性能提高;试验所制备合金的力学性能均与C36000相当。
- 张路怀肖来荣姜媛媛胡加瑞刘彦
- 关键词:易切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