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芹
- 作品数:22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人际和谐”与“中国生活方式”——吕品田访谈录被引量:5
- 2005年
- 吕品田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社火卷·玩具卷》、《中国传统工艺》、《漫游的存在》等。
- 李丛芹
- 关键词:访谈录研究员
- 论设计的审美批评被引量:1
- 2011年
- 实用和审美统一的技术美是设计美的形态,其核心内容是功能美,此外还包括材质美、环境美、符号和象征美、形式美(形式中的相对独立部分)和其他因素。设计审美批评的有效开展,需要凭借材料—技术、结构—肌质、功能—形式、涵义—品位四对范畴,从设计物本身发现美,同时要在设计与现实、设计物与设计物、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中审视、观照和思考美。
- 李丛芹
- 关键词:审美批评技术美功能美
- 设计批评主体及其在批评中需要理清的几种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在中国当代设计研究中,设计批评主体既可以是一般的个人,也可以是政府、主管机构及其代言人,还可以是看不见的市场,但在学术研究层面,批评的主体应该是专家队伍中具有独立意识的批评家。面对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设计批评要想公正、有效地开展,就必须理清四种主要关系:批评家与设计作品、设计师的关系;设计、设计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设计批评与设计史、设计基本理论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关系。
- 张夫也李丛芹
- 关键词:中国当代设计
- 在多维性中体现创造--对中国当代设计批评主要原则的思考被引量:3
- 2008年
-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原则是:以"适用"为轴心的有效功能,以"和谐"为特色的真实形式,以"生活质量"为旨归的诗意品性,以"整体逻辑"为基石的有机结构,以"历时性"、"共时性"交织为形态的清晰文脉,以及以"善"为核心的温厚伦理。六条原则是从不同的层级和视角对同一批评对象的深究密察,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评论,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运用中既不能因为均衡和折中而削弱批评的深度、力度和锐气,又应该防止几个原则之间发生冲突和对立。同时,这些原则是开放的、发展的,不能教条化,更不能当成批评理论中的修辞。
- 李丛芹张夫也
- 关键词:多维性
- 国内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透析被引量:4
- 2003年
- 一、国内设计教育现状
国内现行的设计教育模式,基本上从包豪斯承传而来.包豪斯确立的现代主义设计,在观念、风格和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是创造性的,她开启了现代设计的绚丽之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包豪斯人员大量移居美国,现代设计体系也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并在丰裕的物质条件和商业利益刺激下,发展成追求形式的国际主义风格,使世界各主要城市一律排列着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居住机器".这"无论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人类近5000年的文明史中,还没有哪一种设计风格能有如此广泛和深远的影响."[1]但是,包豪斯张扬民主思想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最终走向为民众服务的反面.1972年7月15日,由山崎实为美国圣易市低收人群体设计的住宅群在"轰然"声中倒塌.这个建筑群被炸意味着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彻底失败,包豪斯的设计神话破灭了.
- 李丛芹
- 关键词:设计教育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教学过程
- 李丛芹油画作品选
- 2008年
- 李丛芹,女,安徽省宿州市人,1968年5月生。1988年至1995年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先后获得美术教育学士学位和绘画艺术研究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6月获得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现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研究与教学。主持过国家级、省级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出版有《汉字与中国设计》、《人类设计思潮》(合著)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 李丛芹
- 关键词:作品选设计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油画硕士学位
- 从功能、形式到品行:对中国当代设计批评主要原则的思考被引量:4
- 2008年
-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原则可以围:绕设计的功能、形式、品性、结构、文脉和伦理来加以确立.其中前三条可确定为:以"适用"为轴心的.有效"功能、以"和谐"为特色的"真实"形式、以"生活质量"为旨归的"诗意"品性.本文拟对这三条原则略作阐述.……
- 李丛芹张夫也
- 关键词:对象化后现代设计
- 中国汉服对于亚洲服饰文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有服章之美称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汉服,史称汉衣冠,是中国汉族人民的的传统服饰,也称为汉装、华服。从上古时期黄帝即位至明末这四千多年里,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衣冠礼仪体系。《易经》有云:"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经具备了基本形制,历经周朝礼仪法度的继承完善,直至汉朝形成了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汉人、汉服、汉语、汉俗因此得名。历史上,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邻国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汉服对于亚洲地区服饰文化的影响颇深,深入研究汉服文化对于亚洲地区服饰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通过对汉服文化的研究,呼吁更多人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对汉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李玉李丛芹
- 关键词:汉服服饰民族文化
- 《骨董十三说》作者献疑及其设计思想
- 2013年
- 《骨董十三说》最早由杨文斌在光绪二十三年从董其昌书帖中录出刊行,杨氏没有将董氏直接标为作者,并将疑虑写进跋中,但此后出版者均直接将董氏标为该书的作者,学者引用也很少怀疑。而现有资料证明,董其昌只是《骨董十三说》书帖的书写者,不是该书的著作者。该书不独言骨董品鉴、骨董文化、骨董哲学,亦阐发设计思想,强调物品的适用功能,关注物与物关系和大设计,重视主体对待物的态度和造物合于自然。
- 李丛芹
- 设计文化批评的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设计文化批评是设计批评的首选范式,可以从物质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与全球文化等方面切入。在具体操作中,既可以在背景确认和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将多学科方法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的判断、阐释和评价;也可以围绕设计者、设计物、消费者、经营者和旁观者等,分析人与物、设计与社会等的多种关系;还可以开展特定的"维度"批评。
- 李丛芹
- 关键词:文化批评商品文化消费文化视觉文化全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