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惠 作品数:16 被引量:108 H指数:6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7年新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实施评价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7年全疆范围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207124人,实种儿童数为1196490人,强化免疫前"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57585人;第二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269185人,实种儿童数为1256889人,强化免疫前"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29917人;两轮共服苗2453379人次,每个年龄组每轮报告服苗率均>97%;还对87502名"零"剂次免疫儿童进行了接种,对建立免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通过OP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刘全民 帕提古丽 勾艾莉 热依汗古丽 崔惠 玛合木提江 彭力吉 热孜万 宁静 关静关键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 肠道病毒C组96型(EV-C96)新疆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肠道病毒C组96型(EV-C96)是C组肠道病毒的一种新型肠道病毒,在临床上多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疾病相关联,世界分布较广,近年来陆续在中国、芬兰等多个国家的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腹泻患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中分离到。为探究在我国新疆地区流行的EV-C96毒株的基因特征与进化特征,本研究对2011年从我国新疆地区一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及一名接触者中分离到的两株EV-C96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随后与全球EV-C96流行株以及C组肠道病毒原型株进行进化分析,与C组肠道病毒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株新疆EV-C96毒株与原型株以及1991年在我国山东地区分离的毒株等早期流行株分布于两个分支,且在基因组结构的多个区域核苷酸差异性较大,同时其非结构蛋白区域与其它型别的C组肠道病毒之间存在重组。EV-C96可能通过重组方式发生毒力改变,需加强C组肠道病毒在我国的监测,提升对其所导致的暴发疫情进行应急处置的能力。本研究揭示了EV-C96的起源进化,证实了C组肠道病毒多个型别之间的重组关系,为我国肠道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孙强 刘莹 唐海淑 李晓嫘 严冬梅 祝双利 王东艳 崔惠 许文波 许文波关键词:全基因组序列 基因特征 基因重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9~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2003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 1995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报告 ,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 ,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 ,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9~ 2 0 0 1的共检测了 2 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粪便标本 ,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 ,其中脊灰病毒 11株 ,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 ,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俞雪莲 崔惠 彭力吉 马尔当 马合木提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 2016年 1996年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1-2]。该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可动态实时检测核酸产物的形成,无需后处理过程,避免了扩增产物的污染,而且具有直观、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全封闭和易操作等优点,因而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3-4]。 唐海淑 杜相品 甫尔哈提.吾守尔 范新春 关静 崔惠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结果和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新疆2012年报告的儿童和成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及环境污水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对脊灰病毒(Poliovirus,P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分离到的PV株做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结果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WHO的要求,共收到儿童和成人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227份,环境污水标本12份。从儿童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 14株,分离率为5.6%;非脊灰肠道病毒28株,分离率为11.3%;从环境污水标本中分离到PV 104株。所有PV经NPL进行ITD,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运转正常,在成人和儿童AFP病例及环境污水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恢复了无脊灰状态。 崔惠 唐海淑 郭强 宁静 彭力吉 翟啸虎 甫尔哈提.吾守尔 范新春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学监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各地区(设区的市、州,下同)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与传播的风险,对不同风险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新疆无脊灰状态。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WPV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标准,对人群免疫、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及WPV输入风险进行评估,综合判定新疆不同地区WPV输入传播风险。结果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地区、阿克苏地区为高风险,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密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中风险。结论新疆存在WPV输入传播的风险,应针对不同风险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防止WPV输入后引起的传播,巩固维持无脊灰状态。 宁静 王立新 翟啸虎 崔惠 唐海淑 帕提古丽.艾则孜 沙吾拉西 王新旗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次分离到麻疹野病毒 被引量:3 2003年 俞雪莲 浦尔哈提 崔惠 马尔当 吐拉宏 陈熔关键词:麻疹野病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06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评估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06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1~2006年连续开展了6次12轮OPV强化免疫活动,共投入OPV 1 505.4万人份,服苗10 754 932人次,每个年龄组每轮报告服苗率均>98%;为355 019名零剂次免疫儿童进行了接种,对建立免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通过OP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帕提古丽 勾艾莉 刘全民 热依汗古丽 崔惠 热孜万 宁静 马合木提 彭力吉关键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在省级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及基因型鉴定的方法。方法以P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基因序列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r RT-PCR)检测体系,并考察该方法的重复性、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该方法能快速、灵敏地鉴定出PV血清型及毒株类型,在1.0×108copies/μl^1.0×103copies/μl检测范围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最低检测限为103.5CCID50/0.1 ml。结论成功在省级实验室建立了PV的r RT-PCR检测技术,该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PV的型内鉴定和基因型鉴定,可应用于实验室诊断,为免疫策略快速提供依据。 唐海淑 崔惠 甫尔哈提.吾守尔 关静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新疆喀什市健康人群及环境污水中肠道病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在健康人群及环境水体中的分布情况,为指导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事件的调查处理,以及研究水中肠道病毒对公众健康带来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喀什市作为监测点,在同一个月份内采集150份健康人群粪便标本及1份污水处理厂入水口水样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 150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EV)15株,阳性率10.0%;环境污水中检出肠道病毒(EV)11株,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2株,埃可病毒(ECHOV)9株。结论新疆喀什市健康人群及环境污水中肠道病毒广泛存在,环境污水监测能了解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流行分布范围,有效指导VDPV事件的调查处理,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污水中肠道病毒为公众健康带来的风险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 崔惠 唐海淑 张勇 王冬艳 宁静 彭力吉 翟啸虎关键词:肠道病毒 环境污水